除夕习俗知多少海南人说我想请你吃鸡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 “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包饺子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中国的传统,大年三十这天一定要吃饺子,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早起包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挂灯笼 大年三十都要在家门前挂上红彤彤的灯笼,春节期间都要彻夜通明。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不能关灯,这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贴春联 在大年三十到来之际,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也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 祭祖 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有钟鸣鼎食之意。部分地区还有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放鞭炮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是迎接未来一年新的开始,大年三十晚跨年的那一刻就会响起“隆隆”的鞭炮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红红火火。 年夜饭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合家团圆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 压岁钱 旧时,祭祀完祖先,举行完迎接诸神下凡典仪后,阖家要一起“辞年”,小辈要给长辈叩头拜年祝长辈长寿、大福、大顺,长辈要给小辈红包,即“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 看春晚 全家团圆最少不了的就是收看每年一次的春节晚会,春节晚会已经逐渐成为大年三十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全家老小聚集在电视前收看春节晚会,这种喜乐融融的氛围可是任何节日都难以比拟的。 守岁 守岁又叫虚耗、熬年、熬夜。这是古时候的一个习俗,现在可能很少会有这样的习俗了,守岁就是要在除夕那晚彻夜不眠,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传说中,有一只害人的怪兽叫年兽,人们要守夜来驱赶年兽,所以就有了守岁的说法。 各地过年习俗大同小异 但是海南人过年一定要吃鸡 大年三十吃鸡、大年初一吃鸡、大年初二还是吃鸡 …… 鸡与“吉”同音, 代表着一种隆重,一种祝愿 鸡年话鸡,鸡有“五德”在中华文化中,鸡是“德禽”,是“知时鸟”,鸡鸣而起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勤勉勤奋精神。雄鸡司晨,向我们昭示着时光之宝贵。 古人将鸡视为“德禽”,因为中国人相信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这样,鸡就具备了“文武勇仁信”五种宝贵品质。 十二生肖中,鸡是飞禽类的代表,是天明的象征。《说文解字》中把鸡解释为“知时畜也”,《玉篇》中也说鸡是“知时鸟”。在漫长的农耕时代,鸡一直担负着“报晓”的职责。雄鸡三唱,农人们便就劳作起来了。对鸡的崇拜,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勤勉勤奋。 最后小编给大家拜个年~ 祝大家鸡年行大运, 心想事成步步高! 编辑:花梨木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如果喜欢请点赞请转发↓↓↓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shengzx.com/hnly/17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在海南,大年三十的习俗有哪些还有这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