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思维的固化还是风格的固定回头翻看
说真的,新亚洲、新中式风格,个人有点搞不太懂。按时间线来说,新亚洲从多年前就开始流行,然后才到近些年的新中式风格。按定义来说,简单点说就都是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版。。。 表格文字来源百度百科 虽说是亚洲,实际也是以中国元素为主。国内经常去考察参观的泰国和新加坡,他们的设计风格要么很现代,要么具有本地传统特色的,所用的特色元素与中国也是不同的。或者如越南和印尼或者缅甸,除了现代风格,同时存在的也是与泰国等国家不同的本地传统特色。而这些传统元素在我们说的新亚洲风格中一般并没体现到,所以这亚洲概念是??有点不懂。●马来西亚富力公主湾当年新亚洲流行的时候,国内不少楼盘以这个风格为主,打造建筑和景观设计。然后即使出国了,仍是以这个风格为理念的,如年富力品牌输出海外的第一站就是马来西亚富力公主湾展示区(现在已建设几年,变化已很大,而且位置真的很好,近新加坡,然而这次只聊聊当时展示区开放的状态,后面整个大规划和建成的大区都宣传是现代国际风格了)。展示区当时据说是新亚洲风,不过具体算什么风格也不好说清,至少当时还没提出说是新中式的理念。那。。。就还是重点看植物吧。它的整体设计风格真的特别明显就是国内的输出版。下面边看图边聊吧~(所用照片全为普通实拍图,还是阴天版的,非精拍精修版,将就点看吧。。。)这个是入口前的市政路段logo标识。这是从市政路进入到展示区主干道的路段,看这植物品种和种植手法有没有比较熟悉的感觉?!主调用的就是大王椰子和银海枣,中下层搭配当地的品种,但手法给人感觉依然是国内的种植搭配手法。这里给人感觉就是从品种的选用到搭配的手法都延续了国内的设计思维模式。大王椰子和银海枣,现在当地并不常用,尤其银海枣,它的生长状态并不是那么好,养护需要比较精心。所以当地用得并不多。就棕榈科的话,常规用主调的是圆叶蒲葵类或者各种椰子品种比较多,苗木供应市场多,成活率高。当然,换个思维角度来说的话,这种设计手法在当地是新鲜的,当地并没有这样的设计风格景观。这样可以带给当地人不同的景观体验。或许,并不能以个人局限的思维来想象别人的认知。歪楼说下这种列植的大王椰子做法,在年前后国内也是真的好久没见过使用了。让我想起很多年前大王椰子还是当红植物的时候,华南地区不少楼盘都会喜欢用,“贵和大气”。就是下面这张图就是多年前广东珠三角一楼盘的入口区域。??再转回头来看马来富力公主湾的照片。主干道尽头这里就直接选用当地的大规格雨树,就感觉还不错。种植和养护都不错,这么移栽大规格的雨树,成活率都没问题。主干道两边的绿化带用这种植手法。。不太好说得清。自然竖向形态的胡姬花就那么直接和修剪的地被一起搭配,还是比较少见。但是这里用的中下层品种还是不错的,品种也多,就开花和颜色的都不少。鸡蛋花在当地找这个品质已很不错了。从主干道再到正门大门,前面还是广场式的开阔空间,这与现在的新中式布局差不多。大门的体量和大致设计样式方向,与新中式的也还是感觉一个类型。广场还有可爱的熊猫下面的图片都是进到大门后的景观对称式的做法。这空间要是在华南地区估计喜欢用造型罗汉松或者造型黑松之类的多,偶尔用特选的细叶紫薇或者铁冬青之类吧,在长江流域就除了造型罗汉松之类,也喜欢用特选的羽毛枫、鸡爪槭、细叶紫薇、海棠类、或者直接自然松树等等。这里则选择杂色的造型勒杜鹃。后面墙体花池上种植蝎尾蕉。展厅的建筑和周边的景观下面的空间还是相对的对称做法。同时,也充分利用空间遮景,步移景换的手法来布置空间,这样的做法和新中式也是比较趋同。将视线往右侧的植物团看,基本这个大空间都是选用乔木作为主调,中下层丰富的搭配来布置。这,也是我们当时会想的常规思路。但是在马来当地的苗木情况来说,除了雨树的骨架能保持那么好且伸展的情况,其它品种的乔木类还是比较少能达到国内常见那种如朴树一样的大冠幅状态,基本都是瘦高苗条型为主,要么就是连假植苗都没有,只有地苗,不包成活那种。所以,在这种客观的苗木市场环境下,如果依然选择那种大乔木做大空间定位主调,就容易因为苗木的质量问题而造成打折的效果了。下图这鸡蛋花才是当地鸡蛋花培育苗质量的常有状态。就下面这张图,不说的话,说不定觉得是在海南或者华南地区会出现的场景,毕竟这几个品种比较雷同。这中下层多样化品种的种植做法,换个角度看,其实就是类似于做花境的搭配手法了。只是换了品种的搭配。这个角度也是国内比较常用的配置做法。。高大乔木支撑起大空间,过渡空间用开花小乔木(大马樱花也是类似宫粉紫荆那样开粉花的,要是能开花,效果也是可以的),再到中下层的花灌木搭配。就是地被稍显生硬。。乔木——建筑——椰子——海然后看看泳池与海,还有对面的景放这张照片主要想说的是,如果实际使用的泳池,不建议用海芋、变叶木、红背桂这些品种。所以,如何理解风格? ●广东佛山中国铁建凤语潮鸣来看看今年开放的中国铁建凤语潮鸣,新中式风格。现在一提到是新中式,其实感觉有点视觉疲劳的状态,“又”新中式!这几年来,感觉全国遍地开“花”得有点多,看得多了,就很容易给人印象都有点大同小异的印象。当然也有一些创新设计项目做得也很好,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所以后面就更容易出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情况了。 这个楼盘的建筑也是充分展现了新中式风格做法,景观布局也是统一风格。 门口依然是气派大门+开阔的前广场模式(忘记拍了,照片没有,忽略而过吧)。 过了大门后,就是窄长的园路通向售楼中心。 然后,有点惊讶于这个位置大胆的选用植物的品种以及搭配手法,花叶榄仁+金边龙舌兰的列植模式。毕竟一般这两个品种给人的印象是与新中式这个清雅调子搭不上关系的。但是,现场的实际感受还是不错的。 回头看回大门的效果,这段路分了三个植物高点配置节奏来布置,花叶榄仁-刚竹-细叶紫薇,植物的高度、体量、品种搭配都有按三个节点来变化,不会因空间的窄长而觉得沉闷和压抑(周边还有很贴近的建筑)。只是这种做法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尤其中下层也选用了一些旅人蕉、天堂鸟、大叶青铁及一些彩叶灌木类如七彩马尾铁、亮叶朱蕉和变叶木,这些在传统或者要求风格保持完美一致的人的角度来看,可能并不那么适合。这时候,是应该选择这种非常规新中式的品种还是应该坚定保持一致清雅的品种来突出新中式风格?或者说有必要一定用固有的思维来定义新中式,还是应该坚定这个风格的统一形式?好了,转过身来继续向售楼部走去,到第三关。这里,建筑是对称的廊架式,但是植物配置不是用同对称的手法处理,而是用类似对称的体量组团,主要植物非绝对的对称来搭配。这个位置的处理,是不是,有时会惯性思考就是直接对称两棵造型罗汉松或者两棵造型好看的细叶紫薇之类的开花小乔?到第三进廊架(门)后,直接就可以看到主楼,整个围合空间很完整。从上往下俯视,感觉空间还是比较大的。然后这种空间布置有点熟悉的感觉。。。建筑和景观廊架的连接做法,感觉建发有些新中式的展示区也是如此的布局处理,只是前后布景和空间处理就不同了。 负一层就是正式的销售展厅。看完展厅就出来再拐去另一条路前往板房的路线。两边以刚竹为主调,中间错开的空间则选用造型罗汉松。这里的做法相对来说,大方向就比较符合常规做新中式的品种和搭配手法。用竹子做的植物空间围合,还是适合的。然后转到中庭的位置,廊架+水体+雕塑小品+景石+简单的植物配置,虽然拍出来的效果不是明亮,但现场整体空间感还是可以的。只是植物配置不是做得特别精细特别出挑的那种,就是简约舒服,差不多那种吧。 对于地域,对于风格,我们是应该保持固有的思维还是应该不按既定的形式来思考来设计呢? 关于风格,哪个定义是标准? 尤其,植物配置是可以很主观的审美观,这个业主觉得这种做法不够色彩,太清素了,要有多些色彩和开花热烈些,那个业主则认为就是要清雅,不需要明显的颜色,重点是整体气质要清雅等等。又或者说这个业主觉得列植的都是落叶乔木,到时开放的时候全是光秃的不好,全部换常绿,而另一个业主则会觉得落叶也没问题,整体骨架ok就能接受。。。等等众多情况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 设计毕竟还是服务行业,为项目服务的。 所以,是按既定的思维来设计还是跳出框架去大胆思考,这个看项目看人吧。大概,这个没有标准的答案。也或许,答案自在人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shengzx.com/hnys/78535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关于电子税务局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