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西南角,有个小镇名叫莺歌海。以前的地理课本上有说,它是我国著名的海盐产地。其实它也是有着最美日落的小渔村。

也许是因为它离大陆远,当地的春节风俗还保留得相当传统。但新时代的春风漂洋过海吹拂而来,近两年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新变化。

由于是大陆远途迁徒而来,当地人有着特别浓厚的祖宗情结,或者说祖宗崇拜,农历春节和清明节正是当地人特别重视的传统节日。在过年前几天,在外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们就陆续回到这里。

在除夕当天下午,家家户户就开始“打对”(贴春联),但这种具有祭祀意义的仪式,必须由家中男丁完成,最好是年经的男丁,老人、女人、孩子则在旁边帮忙,糊胶水、扶椅子、看对称,其乐融融。

家里所有门都要“打对”,贴上春联后的家仿佛穿上了新衣裳,立即春意盎然,喜气洋洋。之后,女主人就开始为厅堂供桌摆上各类祭祀品,包括长明灯、香炉、肉、饭、水果、酒、茶等。

当晚,每家每户必然是女主人为之精心准备了很久的丰盛年夜饭,在男丁跪拜祖宗牌位并燃放鞭炮后开吃。一家人最是情浓在此时!但也正是从这顿饭开始,整个小镇在春节期间就笼罩在持续不断的炸响的鞭炮声和浓烈的烟雾中了。

晚饭时放一次鞭炮,半夜时分再跪拜祖宗时又放一次鞭炮,每户人家选择的吉时不一样,除夕夜的隆隆鞭炮声可以绵延到天亮。初一一早还要拜祖宗,鞭炮声就开始不分白天黑夜了。如果是神经衰弱的人,可能会疯掉了,我也是锻炼了好几年才习惯的,已经可以做到一旦入睡就不会被鞭炮吵醒了。

当地人对鞭炮最情有独钟了,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它色彩红艳,燃烧时满天飞红,喜庆的象征;二是它燃烧时声音洪亮,象是能把人们憋在心里许久的愿望一股脑儿震荡出来,声音与海南话“发”相近,所以当鞭炮燃放到最后一响时,全家人都异口同声大喊“发”。以前我只知道过年时燃放鞭炮是驱邪,没想到它还被当地人寄予着这么高远的愿望。

于是鞭炮成了当地人春节期间最高级的见面礼,不必象城里人一样带一堆糖果饼干糕点去走亲访友,只需带一条鞭炮,当然,越是尊贵的亲友则鞭炮越大,有的大到需要扛着才行。送人的鞭炮必须在来到亲友家里时就点燃,表示人到福到。

到亲友家里拜年,如果有老人家,则还要给老人家合手送上槟榔表示祝福,同时说“恭喜发财”“身体健康”的好话。因为当地许多老人家有吃槟榔的习惯,家里厅堂已经摆有槟榔,来拜年的人随手拿就行了,不用另行准备,老人家接了就又随手放回原处,可以反复使用,绿色环保共享理念的好典范。

除了鞭炮是每天使用最频繁的东西,还有同样受欢迎的是——“恭喜发财”。只要是相识的,人们见面时相互问候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恭喜发财”。而且只要这句就够了,什么“身体健康”“吉祥如意”“阖家幸福”等等都不用说。因为在当地人看来,只有发财最实在,所以把这句祝福相互送达,皆大欢喜。

年初一晚上12点,也是拜祖宗的吉时,放了鞭炮后,全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吃供奉过祖宗的斋菜,一般有豆芽、青菜、炒花生、米饭等,小孩子甚至还可以喝椰子汁、可乐等。从这一刻起的年初二全天,当地人就不杀生了,当然,年初二要吃的肉在年初一时已经准备好了。

年初二早餐后,媳妇们就穿戴漂亮地带上丈夫孩子回娘家去了。年初三开始,在外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们,又陆陆续续地离开莺歌海了。大家似候鸟一样,每年在春节时飞回来几天,探望老人家,见见亲戚朋友,天天吃饭喝酒,鞭炮“发财”,还有麻将“斗地主”,如此循环反复。

这就是莺歌海的传统春节。

但是这两年的莺歌海春节,我感觉有一些新变化了。

一是在鞭炮方面,以往大家比着谁家鞭炮更长更响,现在燃放长炮的明显少了,问了店老板,也说现在买短炮的人比买长炮的多。

二是在择吉时拜祖宗方面,以往不同家族不同吉时,现在大家相对固定在半夜12时和凌晨6时,鞭炮猛烈轰炸一番后就是较长时间的安静了。

三是在小孩的素质方面,以往在路上走要不时闪避,以防被小孩随手扔出的鞭炮炸到,现在他们好象不喜欢这样玩了,走在路上很安全。

四是在娱乐方面,以往除了令人头疼的鞭炮声,还有邻居家彻夜的麻将声,现在半夜的鞭炮声过后,麻将声也没了,真好。而且镇里还举办文体活动项目,比如篮球比赛、春节联欢晚会等等,镇里老老少少也有了新的问候语——“你今晚去看吗?”

新时代新风尚,真是令人喜上心头。今年我在院子里,抬头发现古老欲朽的鸡蛋花树竟长出了新叶,在湛蓝的天空下,特别鲜活。

以往苍蝇成群、海边沙滩上牛粪随处可见臭不可闻的小渔村,如今是个干净整洁、文明舒适的特色小镇,海鲜一流,海边沙滩洁白干净,最令人迷醉的是莺歌海落日,不满你说,我已经爱上她了,哈哈。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shengzx.com/hnys/17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