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合,龙凤呈祥海南省定安县结婚习
收集:百阿君 婚礼,顾名思义就是结婚的礼仪。中国是五千年的礼仪之邦,周朝成礼。中国传统的结婚礼仪有三书六礼之说。三书:聘书、礼书、迎书。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三书六礼的基础上,演化成各具特色的婚俗礼仪。定安地区的礼仪在保持中原传统习俗的基础上有具有本地鲜明的特色。 1、迎亲前习俗 此部分婚俗为问亲、红纸合命、择日、定婚、送日、发帖等。古人以为婚姻关系为天作之合,所以结婚的日子及各章程时辰应该顺应天时才会有好结果。汉武帝后,五星占卜成为选择嫁娶吉日的主要办法,后取百家之长成为一套庞杂的择吉体系。定安地区婚俗要选定的日子、时辰进行。 2、安床 安床是婚俗中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新床安置方向是新婚夫妇能否和睦相处,平安吉庆,顺利生儿育女的关键。安床一般新郎家请村里三代双全、家庭和睦、人丁兴旺、红纸合命的一对老夫妇来完成。在结婚前一天晚上,按时辰老夫妇来到婚房。一般婚房的婚床都已经按照择日先生装好定方向了。老夫妇只要在婚床的四个角分别垫上用红纸包裹的铜钱或者硬币。摸一摸婚床然后在房中点亮一对煤油灯,寓意添丁。有的地方安床者会唱:眠床垫上太平钱,岁岁平安福来临。一对鸳鸯交颈睡,夫妻恩爱百年亲。安床好以后,婚房就锁住直到新郎迎亲回来拜堂才能打开。 3、迎亲 在选定的新婚之日,准备好送往新娘家的礼物和红包。新郎和伴郎戴好胸花,拜谢祖先后,按时辰出门迎亲。迎亲队伍为新郎、伴郎、媒婆、女引生两个、兄弟团、司机团(古代为轿夫)、担夫。家庭宽裕的人家还可以加八音队和盅盘舞队。没有八音队的,由录音设备代替,一路演奏八音曲《一锭金》。迎亲队伍在出门、路口、过桥、过水、新娘家等都要燃放鞭炮。其意义和过年放炮一样,寓意大吉。达到新娘家乡后,在迎亲队伍在村口等候。媒婆、担夫和两个女引生前去新娘家报喜。待女方宴席全部开席后(有的地方是等吃完后),女方安排两个男引生前来,作礼后引迎亲队伍前到新娘家前。新娘的弟弟或者侄子向新郎敬茶、敬烟。后引迎亲队伍到新娘家堂屋。吃饭后等待后续仪式。 4、结婚曲《一锭金》 《一锭金》是曲牌名,传说古时候某大户人家举行婚礼拜堂,演奏该曲时新娘改口叫公公,公公赏一锭金而得名。古定安地处琼州交通要道,文人雅士云集。各福建戏班和潮州班就常在定安演戏驻唱。定安八音与潮州音乐都源于闽。广东民乐《一锭金》在粤剧中是拜堂曲,而海南八音《一锭金》也作为定安地区的拜堂。虽然曲牌名一样,却有海南八音却明显的特色。定安地区从出门迎亲开始就开始演奏八音,直到回来拜堂。因此《一锭金》也广泛称作迎亲曲。 5、出席 古时候,新娘出嫁前一天是不能睡在床上的,要睡在地面。传说古代有一女子出嫁,继母不把她当人看待,把铺床抽掉让她睡地板。观音娘娘知道后非常同情她,送她一胎二子,后来二子皆成才做官。为求女儿嫁出去之后儿女有出息,人们纷纷仿效,遂成习俗。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此婚俗。定安地区不是前一天让新娘睡地板,而是结婚当天让新娘坐在草席上,不准坐在床上。此曰:出席(谐音出息)。现在定安很多地方此婚俗已废。 6、披红 在新娘家等时辰到,媒婆引新娘出堂屋。新郎给新娘戴胸花,伴郎给伴娘戴胸花。拜谢祖先和父母后,会进行披红礼。披红礼由父母请村里三代双全、家庭和睦、人丁兴旺的乡亲进行。披红在中国很多地方的婚俗中都有。定安地区披红用的是红色的毛巾被,与别的地方用红丝绸不同。披好红巾被,用别针别好。新郎会一直披着红巾被直到拜堂结束。拜完堂后有的地方会悬挂于堂屋的梁上。 披红 7、哭嫁 古时候,新娘在婚礼前三天要学习唱哭嫁歌。哭嫁礼有唱词,今在定安地区已失传。新娘父母有感于养大的不容易;新娘姐妹有感于姐妹相聚不易;新娘有感于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会触景生情,流下眼泪。传统风俗认为哭嫁是为娘家留财。哭的声音越大,流的眼泪越多,娘家越兴旺发达。哭嫁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起源很早,至少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定安地区的哭嫁一般是在新娘临出娘家的时候。 8、打红伞 古人结婚,新娘出阁时头上盖的是红盖头,红盖头是喜庆辟邪的意思。现在新娘不盖红盖头了,就用红伞来代替。红伞又寓意开枝散叶和避风挡雨。从出门后由伴娘帮新娘撑红伞。除了在车上,一路撑红伞到男方堂屋。 9、换毛巾 迎亲队伍正式出发后,走了一公里或者在村口,新娘的哥哥或者弟弟会等在路边将迎亲队伍拦下。新娘抛出白巾一件,新娘的哥哥或者弟弟会将自己手中准备好的毛巾交到新娘的手里。传说此婚俗来源于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旦。 10、走灯 当迎亲队伍回到堂屋(香火宅),村里老人牵引着一对童男童女。童男童女手里举着香灯(或蜡烛),曰龙凤灯。有的地方童男童女手里还会拿槟榔。在八音的伴奏下,童男童女绕新郎新娘三圈。寓意:新婚吉时鱼得水,早生贵子耀门楣。 11、拜堂 在堂屋举行拜谢礼,俗称拜堂。堂屋在定安地区叫香火宅。定安地区有的地方需要先到境主庙宇举行拜谢礼,再回到香火宅拜堂。有的地方是把境主神请到香火宅一同举行。新郎接新娘子回来香火宅,此时男方父母按男左女右坐列香火宅的左边和右边。在八音的伴奏下,由仪式唱礼: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夫妻对拜。一般按三跪九拜行礼。礼成,新郎新娘向男方父母行拜谢礼并向父母敬茶,新娘改口叫爸妈。父母给红包。定安地区拜堂礼沿袭了中原地区的传统习俗。夫妻对拜在南北朝时期成为结婚的固定礼仪,清代加入拜天地和拜高堂礼。 现场 12、献槟榔 献槟榔在定安地区有的地方是在拜堂的时候同时进行,有的是在拜堂后单独进行。因为槟榔树一干至顶,无枝无杈,一心向上。槟榔即表示上进,又表示一心相爱。在定安地区的婚礼中槟榔是吉祥之物。向境主神、祖先、父母、亲戚朋友献槟榔,亲朋会把红包放到椰子壳制作成的器皿内。 13、坐床 新郎新娘拜完堂,送入洞房。打开锁住的婚房,首先要抱一男婴首先坐在婚床上,男婴一哭就抱起来,主人家给红包给男婴。然后新婚夫妇再一起坐到婚床上。坐床实际上是求子求丁的意思。 14、合卺礼 合卺礼就是交杯酒,交杯酒源于先秦。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先各饮半杯,然后交换一齐饮干,谓之饮交杯酒。古语有:合卺而醑,合卺引申为结婚的意思。 15、送对 村中青年人向新娘新娘送书画和红灯一对,俗称送对。寓意:祝福新郎新娘生活幸福,早生贵子。 16、闹洞房 在男方酒席完毕后,就开始闹洞房,闹洞房习俗的来历,源于驱邪避灾。古代的婚礼由父母指定,很多人是没有见过面的。素未谋面,缺少交流,彼此陌生。喜闹洞房,可以消除新郎和新娘的距离感。现在的闹洞房也以文明为主,增加喜庆气氛。 17、做十友 闹洞房闹得差不多了,十一钟左右,厨师们早已备好酒菜上席,所有参加送对的村中青年人和新郎新娘、送嫁姐妹一起吃饭,俗称吃十友或做十友。 18、出厨房礼 新娘在新婚后的第二天早上起来,敬奉茶水或者槟榔给长辈,然后去厨房为全家人做第一顿饭。此婚俗至少在唐代前就有。 19、回门 回门,又称归宁、拜门礼,是新郎新娘去女方家拜谒女方父母及女族尊涨亲友,并献赠礼物。女方设宴款待,返夫家时岳父母回礼。定安地区回门的日子一般为结婚的第三天。 20、寻封 回门后,新郎和新娘要带着礼物到新郎家的三个亲戚家走亲戚。俗话叫寻封。各个亲戚家回礼。这是加深新浪新娘同至亲的联系,维系好亲戚关系的风俗。 视频一(准备拜公) 视频二(献槟榔) 视频三(盅盘舞) 附:定安结婚风俗在本县各地大同小益,只是有的名称叫法不一样。海口、澄迈、屯昌、琼海、琼中等地部分地区也使用本风俗。 (完) 注:本人历经数年收集,原创文章,全网保护,谢谢理解,谢谢支持。 因源文化.历史传承.军坡文化节 军坡文化节好看打赏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shengzx.com/hnys/17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海南省定安县祝寿习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