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年高考海南地理卷

海南地理卷是面向海南省文科考生使用的高考单科卷。6月9日15:00~16:30,考生需要应答选择题(20问,60分)和非选择题中的必考题(4~5问,30分)、选考题(1~2问,10分)。

年高考海南地理试卷的总体设计,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和《考试大纲》测评目标体系导向,融合时代发展主题和学科育人功能,切合考区实际和考生认知水平。试题“26问”选材视野开阔、视角丰富,突出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整套试卷试题难度把控合理,考生入题不难,应答较如意。

全卷试题“26问”主要围绕或依托12个主题材料提出(见下表)

(一)选择题20问与简析

图1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据此完成1~3题。

图1

01

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02

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A.形状规整B.地形差异小

C.分散细碎D.距离村庄近

03

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农用地面积减少

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农产品质量下降

1.B2.C3.A

本题组以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农业土地利用情况为情境,结合示意图像,了解农业劳动力与当地农产品种类的变化,推测近年来该村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展示农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体现出近年来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

第1问,通过对比分析农产品的劳动投入(粮与菜),距宅基地距离(远与近),结合关键信息“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可知②地距离宅基地距离最近,方便农户安排农事活动,故B选项为正确选项。

第2问,结合关键信息“我国中部平原地区”、“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农民进城落户”、可推测该村农业的发展方向为农业的机械化,题干信息“大型农用机械”,与图中图例信息比例尺及估算某农户的地块面积,可知由于该农户的地块面积分散细碎,使用大型农用机械投入大、产出低,操作不便,因此农户不会购置,故C选项为正确选项。

第3问,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集中连片;种田专业户,粮食种植技术水平高,熟练使用农业机械,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产量;又因为,该村大量农民进城落户,农产品的消费量减少,该村农产品的剩余量增加,使农产品商品率提高,故A选项为符合题意选项。

图2分别示意年、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4~6题。

图2

04

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A.东北部B.南部

C.中西部D.西部

05

与年相比,年美国本土人口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06

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A.经济B.交通

C.文化D.教育

4.B5.C6.A

本题组有3问,通过年、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旨在考查主干知识人口迁移的相关内容,如人口迁移的流向、变化、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难度较低,结合图例(人口迁移的方向及数量),对比分析即可。

年,我国某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家,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超过70%。据此完成7~9题。

07

该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的有利条件是

A.基础设施好B.人工成本低

C.本地市场大D.获取信息快

08

我国在非洲投资的民营中小企业较多,主要是因为其

A.工人素质高B.融资能力强

C.适应能力强D.研发能力强

09

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需要

A.打造自主品牌B.快速更新产品

C.增强售后服务D.符合国际标准

7.B8.C9.A

本题组3问。以我国企业非洲投资为情境,试题的命制体现了素养立意,如区域认知中的区域对比分析,第7题对比我国与卢旺达,两国影响服装企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服装厂为劳力指向型产业),第8题对比民营中小企业与国营大中型企业。

第9题体现了区域认知中的区域发展状况,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就需要打造自主品牌(结合关键信息“80%出口欧美国家”,可知我国民营企业产品符合国际标准),才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更好地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赛季共有16支球队参加,每支球队至多有4名外籍球员。据此完成10~11题。

10

10.某支中超联赛球队中的外籍球员多为巴西籍,该球队为巴西籍球员配备的翻译人员宜熟练掌握

A.德语B.意大利语

C.法语D.葡萄牙语

11

中超联赛大结局阶段,巴西实施夏令时(时间提早1小时)。11月11日中超联赛最后一轮开赛时间是15时,此时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西三区)夏令时为

A.11月10日4时

B.11月11日3时

C.11月11日5时

D.11月12日1时

10.D11.C

本题组2问。通过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创设情境,第10题,考查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巴西曾经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第11题考查内容为区时的推算,已知北京时间(东八区)为11月11日15时,求巴西利亚(西三区)的区时,两地时区差等于区时差为11小时,所求时区位于已知时区西侧,依据东加西减的运算规则,巴西利亚(西三区)的区时为11月11日4时,因巴西实施夏令时(时间提早1小时),故选项C为正确选项。

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图3)。据此完成12~13题。

图3

12

该镇位于

A.海南省B.广东省

C.浙江省D.山东省

13

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

A.寒潮B.台风

C.泥石流D.冰雹

12.C13.B

本题组2问。通过“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传统民居石砌建筑群为情境推测自然灾害,试题蕴含了顺应自然,人地协调的环境观,体现了人地协调,也以传统民居为素材凸显了文化自信,涵养了考生的文化精神。

第13题,通过房屋的位置(沿海、山坳),房屋的用材(石块),建筑群的形态(“屋咬山,山抱屋”),可推测B选项为正确选项。

第12题结合关键信息多台风、“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中国大陆新千年为1月1日,第一缕曙光的观赏与当地的纬度,经度关系密切,浙江省纬度约30度,沿海经度约东经度,纬度位置相对较低,经度位置相对靠东),可知C选项为正确选项。

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14~15题。

14

该钻井

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

15

该钻井深达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B.喷出岩

C.变质岩D.沉积岩

14.A15.D

本题组2问。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为情境,考查地球内部分层,岩石的分类等相关知识,与油气生产为情境,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第14题,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本题结合关键信息“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地壳较厚,“钻井深米”,因此该钻井未穿透地壳,故选项A正确。

第15题,依据关键信息“顺北油气田”,可知油气等化石燃料多储存在沉积岩中,故选项D正确。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16~18题。

16

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

17

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

18

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A.森林B.草原

C.荒漠D.湿地

16.D17.D18.B

本题组3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锡林河为命题材料,设置冲突式的情境,有春汛但无夏汛,激发考生探究兴趣,进行区域认知,展开综合思维,体会人地关系。

本题属于地理题中典型的“串题”,笔者建议打破做题顺序,先从第18题入手进行区域定位,该河主要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湿地资源不典型),并且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毫米可发育森林,小于毫米植被景观为荒漠),可推测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草原,故选项B正确。

第16题,依据锡林河的位置(内蒙古东部)、地形(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降水少)特征,结合关键信息“春汛”,可推知冰雪融水是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第17题,依据材料“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毫米”与“春汛”,可知锡林河有春夏两个汛期,结合6~8月降水量,与内蒙古东部农业生产特点(有部分种植业,需引水灌溉),推知夏季生产用水量大(内蒙古东部地区地广人稀,生活用水量不大),故选项D正确。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图4示意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19~20题。

图4

19

19.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A.偏南风B.偏东风

C.偏北风D.偏西风

20

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19.C20.D

本题组2问。以某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为情境,激活学生知识储备,建立联系,引发探究,体现核心素养(科学调查视角下的地理实践力)。

第19题,祁连气象站经度位置约东经90度,图中所示时间当地时间约为晚上11点至上午11点(地方时、区时的推算),此时风向以山风为主,风向为偏南风,谷风发生在白天与山风风向相反,因此C选项为正确选项。

第20题,通过风向的主体变化可推测,山谷的大致走向为东西走向,山风与谷风还可细分为上坡风与下坡风,由偏南风与偏北风的风速比较,偏北风风速较低,推测南坡较高,在下坡运动过程中受重力加成作用风速较大,故选项D为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6问与简析

(Ⅰ)必考题:4问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图5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图5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8分)

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4分)

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

(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8分)

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本题有3个层级的问题。以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湖泊及河流自然演变为情境,通过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前世、今生、未来的发展变化之线索,把湖泊、河流、地形、气候、水文有机地联系起来,试题设计突出综合思维(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多个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原理、规律,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加工可发现,此题提供的信息是一个完整的“信息链”,信息之间相互交叉、彼此独立,为试题设问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保障(气候变化-降水增加-水位上升-湖水外泄-贯通河湖-水系改变-河湖地貌-盐度变化-生态演变)。试题设计的问题也是一个完整的“问题串”,相互联系,符合考生认知规律,渗透问题探究方法。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东盟是由东南亚10个国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东盟年产汽车约万辆,是全球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汽车除满足当地市场外,还持续扩展外销规模。

指出东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说明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人口变化特点: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影响: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强;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汽车市场规模大,劳动人口数量多,收入水平提高,增强了对汽车的购买力。

本题有1层级包含2方面的问题。以东盟人口变化与汽车产业发展为情境,通过限定词与限定条件的变化“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打破答题模板,并指导考生用动态的眼光,综合的思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shengzx.com/hnjji/7853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