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海南斋戏位于海之南的独特地方
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活动持续火热进行中,我们在近日已经与大家分享了部分参赛作品,犹豫的小伙伴赶快来投稿吧!切记要未经任何发表的原创稿件哦! 详情点击道化天下,世界玄同丨“玉蟾杯”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活动通启。 作者简介:季怡雯,女,上海市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研究兴趣为道教与民间信仰、中国宗教、海外华人与近现代史,博士研究主题为海南岛及新加坡的海南方言群的道教仪式系统,师从著名华人宗教研究专家导师丁荷生(KennethDean)教授。海南斋戏是一种为民间社会提供仪式服务的地方道教形式,年被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认为“全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 文/季怡雯 海南斋戏是祭祀仪式性戏曲,然而过去的研究中将其作为与北方傩戏相对应的南方戏曲,未能更详尽研究其作为一种宗教仪式的定位。本文认为,海南斋戏是一种为民间社会提供仪式服务的地方道教形式,也即是正一派(火居道士)或释教道士综合运用仪式表演与道教音乐为地方信众提供的仪式服务,其中还糅杂以佛教斋法。本文将会展现海南斋戏的源流与传承,同时展现它如何通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与国家获得新的身份与认可。 海南斋戏是祭祀仪式性戏曲(资料图) 南宋琼州琼山(今海南省海口市辖区)道士白玉蟾《海琼白真人语录》记载: 巫者之法,始于娑坦王,传之盘古王,再传于阿修罗王,复传于维陀始王、长沙王、头陀王、闾山九郎、蒙山七郎、横山十郎、赵侯三郎、张赵二郎,此后不知其几。昔者巫人之法,有曰盘古法者,又有曰灵山法者,复有闾山法者,其实一巫法也。白玉蟾的此段论述最早提及了道教中的闾山法,其中闾山九郎、蒙山七郎、横山十郎、赵侯三郎、张赵二郎都是西南少数民族傩坛的神祇。而粤人尚巫,自《汉书·郊祀志下》即有记载,元封二年(公元前年):“既灭两粤,粤人勇之乃言:‘粤人俗贵,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后世怠慢,故哀耗。’乃命粤巫立粤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帝、鬼,而已鸡卜。上信之,粤祠鸡卜此始用。”海南道师王云光按照祖传科本为秀英昌明坊撰写的意文中写到“遵行傩于周制,扫荡沿门;仿逐疫于郑风,祛除按户”,可见海南斋戏与巫史一脉相承。 一、海南道教简史 《海南省·宗教志》记载:“道教于宋代传入海南,初期在琼山县府城镇。当时有道士刘遁、交幽白云片鹤,明代有道士周思仁、冯源。”这是官方从依附宫观修行的道士角度,对道教在海南的传布作出的梳理。当然,还遗漏了道教南宗五祖,上文所提及的白玉蟾。而在日人小叶田淳记载中,道观玉皇庙和宋徽宗亲笔所书并颁布的宣和元年《神霄玉清万寿宫记》碑刻,至今仍有文物为证。及至民国,陈铭枢《海南岛志》云:“道教之在本岛,几乎无地无只……一般人民崇信道教甚笃。无论超亡禳祭,斋醮祈福,什八九延道士为之。”而陈植《海南岛新志》也记载:“道教之于本岛,相当普及,大多数寺庙均属之,侍奉寺庙者,谓之道士,惟仍可返家生活,与常人无异。本岛人民均信仰之。全岛道教徒计达三十万人。”当时全岛人口不过万,道教徒就占了14%,比例相当客观。 海南斋戏是为民间提供仪式服务的地方道教形式(资料图) 根据《海南岛志》记载,海南流行的道教为正一教,“羽流不栖道观,散处农村间,操家常职业,与常人无异”。进一步来说,“每一地方皆有一二先辈道士,称为师傅。凡学道者,须在道场跟随学习,师傅认为已成业,则为之起道名、给道印、授以道职,然后可出而应世人之请求而营其道业。地方人遂亦信仰之。凡道士有职者,其服装皆有一定。袍红而长。博其袖,帽黑顶尖,向前后斜”。 二、研究回顾 1、道中有佛,佛中有道在此领域的研究中,研究“民间佛教”与“民间道教”仪式一直难以泾渭分明,可以说是难舍难分。学术界以民间佛教为主轴的研究颇多。首先,香花僧或普安和尚被认为是闽、粤、赣客家人特有的民间佛教徒。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如李国泰所作《梅州客家“香花”研究》全景式地展现了客家佛教的主要内涵,而李春沐与王馗主要从香花音乐作出了系统性阐述。其次,是闽南释教的研究,最新近一部专著为杨士贤的博士论文书稿《释教丧葬拔度法事及其民间文学研究》,其对闽南释教的丧葬仪式及其文学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而侯冲年对中国佛教仪式及其基于多年搜集的云南阿吒力僧的资料所作出的突破性研究显示,民间佛教仪式与道教仪式的比较研究相当重要,两者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吕志鹏在年的《地方道教仪式实地调查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指出,根据侯冲的研究,可以认为杨永俊对江西万载的佛教道士的研究,其实和如上所述中国其它地区的民间佛教徒有共同的来源。他们都可以追溯至宋代以来应施主之邀上门从事法事活动的瑜伽教僧(即后来所说的“应赴僧”)。 而当代道教研究主要贡献之一在于关系道教仪式与法师科仪的关系,即经典道教与地方道教之间的关系。其中与本文关联最大的则是对广东正一派喃无道教的研究,黎志添、谭伟伦都研究了广东的正一派火居道士及其科仪、道观。 2、研究回顾:巫道之间西南少数民族众多,信奉道教历史悠久。因此在此选择回顾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与同样作为边疆之地的海南作出一个学术史研究的对比。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张泽洪教授,近年来致力研究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之间的关系。在其专著中提出,西南少数民族是沿袭司马迁的西南之论,传承至今的一个文化概念,狭义来说,它包括巴蜀西南外的滇、黔及川西南的一部分;广义来说,川、滇、黔、渝,外延包括广西、西藏甚至详细、鄂西、粤北的地理区域。广义上的西南六省,现有34个少数民族及一些待识别族群,占中国少数民族总人数的50%以上。信奉道教的西南少数民族主要是梅山教和茅山教,傩坛还有玉皇教、麻阳教、河南教、湖南教等,都不同程度受到道教影响。 西南少数民族众多(资料图) 西南少数民族中,最受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较好贵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shengzx.com/hnyw/17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头条携青春启航,寻海大之梦安徽省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