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前镇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最北部,亦是海南省最北部,地处琼州海峡出海口,三面环海,内连琼北腹地,是海南的“岛中之岛”,是文昌市的华侨之乡、鱼米之乡。

铺前大桥修建好之后,驱车到海口只需半小时,将极大地带动铺前地区的旅游发展,也有利于文昌更好地融入琼北旅游圈。

铺前名称由来

铺前镇

铺前原名为溪北,“溪北”属于最古老的地名命名方法,水系加地理方位的组合。

现如今仍然有“溪北”一名留存的印记,这便是海南最著名的书院之一——溪北书院。该书院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文昌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物。

溪北书院

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连通的便是“溪北”的古与今。琼北大地震后,溪北迁至现在的铺前镇港口位置。天然的港口位置,为溪北带来了一个特点——闽南文化,包括溪北的改名也与闽南文化有关。当时港口居民,越来越多的人是从福建莆田迁来的。为了纪念莆田故土,他们选用汉语谐音,初取名“铺田”,后称为“舖前”。

铺前港

明正德年间的《琼台志》所记录的墟市就称为“舖前”,现代则写成更常用的汉字“铺前”。然而“莆田”到“铺田”,到“舖前”再到“铺前”名称的演变,在汉语读音同源,因而流传至今。

旅游资源丰富

七星岭

铺前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拥有铺前港、新埠港、歌村湾、林梧港和木兰湾等5个天然港湾;有木兰头风景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海底村庄”;有建于明朝万历年问的七星岭宝塔——“斗柄塔”,清朝修建的“七星岭表护国圣娘神庙”,“溪北书院”;拥有韩家大院、孺初公故居等历史人文景观;还有具南洋骑楼风格的胜利百年老街、体现文昌传统特色与南洋风格相结合的建筑林家老宅及伏波庙等名胜古迹36处。

新埠港

斗柄塔

林家老宅

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海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和海南省最美的十大小城镇。

经历百年风雨的铺前老街

历经百年风雨的铺前老街

铺前老街又称胜利街。始建于公元年,年重新规划,形成东西和南北走向的“十”字街,南北长余米,东西长米,街宽7米,是海南保存最完整、南洋建筑风格显著的百年老街。在这里,已不见昔日车水马龙、南来北往的阵阵喧嚣,沉淀下来的是宁静而淡淡的古朴和那份关于沧桑厚重文化的深远记忆。

铺前老街

铺前镇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港口重镇,早在明代就是商船云集的繁华商埠,是海南货物与人员出洋的主要港口,明朝曾在此设立水军要塞和巡检司。到清代和民国时期,海南人每年从铺前港闯南洋的就高达10万人,一直以来流传着“东走西走,还是铺前、海口”的说法。大量的人员与货物进出铺前港,也成就了铺前经济的空前繁荣,特别是当年闯南洋的文昌人经过异国艰辛创业成功后纷纷回乡建房立业,而今天保护尚完好的骑楼就是华侨们所建的老宅。

铺前老街

胜利骑楼街沿街各建筑立面、柱体、墙面图案、女儿墙无一雷同,中西合璧的立面装饰、匠心独运的细部处理手法以及它们组合形成的独特建筑群体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行走老街,感受到的是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的城市魅力。在这里,承载着海南社会文化发展的生动见证,以及多年来铺前传统城市文化的生活写照。

铺前老街

在老街中,花样众多的装饰构件之间,以及窗户上下的墙面处,有着式样数不清的中式传统浮雕、砖雕花饰,龙凤松鹤、荷花莲藕、梅兰竹菊、回纹圈绳及许多西式的蔓藤飘带,奇花异草浮雕花饰,匠心独运的细部处理手法以及它们组合形成的独特建筑群体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承载了一段难以湮灭的南洋史。

铺前老街

徜徉在老街的骑楼下,用心感受着这里曾经的美丽与沧桑,回味着铺前老街曾经的华样年华……

时光里的溪北书院

溪北书院

溪北书院位于文北中学校园内,溪北书院前面有一个清水池塘,其形状如同半月,因而得名“月牙塘”。月牙塘也是书院的风水池,旧时在建筑前的筑塘蓄水有“凝神聚气”之意,同时可补充水脉。

书院作为传道授业、修身养性之所,平静的水塘也增加了书院的庄重感。

溪北书院

溪北书院规模宏大,坐北朝南,有三进厅堂,东西厢房,两个回廊,东西两角各有一口古井,井深水甜。书院南开山门,面阔三开间。两边有砖砌的侧间,上为卷棚顶,铺盖琉璃瓦,门匾上为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所题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

走进溪北书院的大门,迈向历史深处。庭院里两棵百年枇杷树,对称而立,团团如盖,枝叶层层相连,几乎覆盖住了整个庭院,幽静清凉。这两棵老树,正是百年书院的最好见证,它们静静守候在这一片岁月时光的角落里,不被喧哗,不被扰乱。

讲堂

溪北书院的庭院

穿过院落就到了讲堂,讲堂是一座开敞式的建筑,威严庄重的大“讲堂”居于整个书院的正中,这里就是当时老师授课的地方。讲堂梁架间、门窗隔扇等处的木雕形式丰富多样,精致典雅。虽然这些木雕花纹在风雨中渐渐褪色,但在这曾经苦读的窗下,你我或许都能看到那些似曾相识的孜孜不倦的身影。

经正楼

连着讲堂,还有东西走廊,走廊可延伸至“经正楼”,经正楼是藏书和备课之地,也是溪北书院的主体建筑,只是如今看起来是颇有几分洋气的骑楼,屹立在书院中轴线的最末端。

在这里,总能感觉到时光的神奇。

木兰湾

木兰湾

木兰湾位于文昌市北端的铺前镇,隔海与大陆相望,由木兰头、木兰湾和30平方公里的宽阔腹地组成,与七星岭相连。木兰湾腹地开阔平缓,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风景如诗如画,绿色草坪赏心悦目。

木兰湾

距木兰湾三公里处是木兰头,由七个具有独立性的月牙形沙滩组成。木兰湾的海南角有海拔97.2米高的航标灯塔,是目前亚州第一高的灯塔,仅灯塔建筑高度就有74.2米,航行海上,在24海里范围内的船只都可以见到。

木兰灯塔

岭下西侧为巨石滩,银白色沙滩上散卧着奇形怪状的巨石,光滑浑圆,千姿百态。居高远眺,惊涛拍岸,宏伟壮观。岭下东侧有绵延的沙滩,白沙绵软,海水清澈,是天然的海滨浴场。

美食数不胜数

铺前马鲛鱼

铺前马鲛鱼多数来自木兰湾“急水门”海域。这片海域是洋流汇集之处,海底布满礁石,马鲛鱼长期和海浪、礁石搏击,体质健壮,肉质结实,口感自然不同于其他海域的马鲛鱼。

铺前是文昌市的渔港重镇。“渔猎”之事自古有之,古之崖州亦多善渔事。民间古谚:“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鲳”,言马鲛之鲜美,为众多渔者所喜。

野生的马鲛鱼,不仅数量少且价格有点小贵,平时较难买到。但逢过年过节,很多海南人都会买马鲛鱼与亲朋好友共享。所以有人说,吃上马鲛鱼是家庭条件变好的象征。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但这种饮食习俗仍在延续。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但在海南吃马鲛鱼,远远超出了这个寓意。

铺前咸鲊

咸鲊,铺前的一大特产,虽算不上美食,但也算得上“常食”食品,其味道有人说香,也有人觉得臭得刺鼻,像臭豆腐,闻臭吃香。

铺前人把咸鲊的品位比常吃的酱油还高,宁愿吃咸鲊不吃酱油。人们很喜欢用咸鲊炒菜,特别是炒番薯叶、空心菜、竹笋之类,其味道别具一格,十分好吃。另外,咸鲊还可以配入辣椒酱作佐料,蘸鲜鱼、五花肉等各种肉类吃,那味道真“绝”了。反正不论怎样吃法,它都富有味道和营养,于是曾有人说“咸鲊配粺香过村”。

铺前糟粕醋

糟粕醋,是铺前人酿酒后,将剩余的“糟粕”作为糟粕醋原料利用起来,经过再次发酵制成了一种酸醋,并加上适量的水、加入本地野山椒制成的辣酱、加入油炸后的蒜头、以及食用油一起熬煮制成糟粕醋汤,再辅于铺前当地丰富的蔬菜、海菜、海带丝、牛杂、猪杂、海鲜等,即成美味小吃糟粕醋。

岁月书写着历史历史沉淀着文化

铺前港

文昌市铺前镇,经历了千年的风风雨雨。铺前古镇承载着铺前昨日厚重历史文化的荣耀,与铺前人今日的自豪,担任着铺前今日历史使命,与铺前人明天的梦想。

下南洋

多少年来,这座古镇就这样迎接海上最初的一缕阳光,送走最后一艘渔船。在日出月落中,度过自己的百年沧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shengzx.com/hnyw/7853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