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
清代嘉庆年间,在海南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曾经出过一位高中一甲三名的探花郎——张岳崧,这是明清两代五百余年间空前绝后的盛事,也是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嘉庆皇帝曾为当时被朝野认为是蛮荒之地的海南竟能出现此等人才而慨叹,大赞神州大地“何地无才”。 张岳崧也成了海南人的骄傲,他是海南四大才子之一,是海南读绝(丘浚)、吟绝(王佐)、写绝、忠绝(海瑞)“四绝”中的“写绝”,在垂暮之年还主持编纂了海南今存内容最完整的史志《琼州府志》。 青年才俊及第探花 在定安县城东南方向,高林村就坐落在邻近琼山的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如今,村子完整地保存了清代传统建筑风格,其房屋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整齐划一,是古代海南少有的有建设规划的村庄。就在年前,也就是年,张岳崧在这里出生,并最终成为整个海南的骄傲。 高林村全景 张岳崧自幼聪明过人,且勤奋好学,非常喜欢读书,与小朋友一起外出游玩时也常常带着书本,有空就看。15岁的时候,张岳崧到县城应试,受到县令赏识并被召去面试,县令连出几个题目,张岳崧都当场挥笔而就,令人赞叹不已。 进村礼让路 乾隆五十四年(年),张岳崧17岁时,母亲患了重病,岳崧辍学在家照顾,但母亲终因病重辞世。之后,张岳崧因为家境困难,无法继续上学,便在家开设私塾维持生计,同时不忘研修学业。稍有积蓄后,张岳崧远赴广东越秀学院就学,并于32岁时考中举人。 高林村文化名村石碑 嘉庆十年至十三年,张岳崧赴京赶考,因家境困难,在一聂姓人家设馆授徒,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将节省下来的钱寄回定安贴补家用。聂家藏书极多,张岳崧在授课之余便埋头苦读,学问大有长进。 张岳崧故居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寒窗终有成。清嘉庆十四年(年),张岳崧在37岁的时候高中恩科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成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后来在张岳崧直接熏陶下,他的次子张钟彦中了进士,三子张钟秀和孙子张熊祥也均中举人,三代功名,堪称“海南第一家”。 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张岳崧与丘浚、海瑞、王佐并誉为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四绝中的“写绝”(丘浚为“读绝”、海瑞为“忠绝”、王佐为“吟绝”)。 张岳崧画像 他一生著有《筠心常文集》10卷、《筠心堂诗集》4卷、《运河北行记》1卷、《训士录》1卷、《公牍偶存》1卷。特别是年他辞官回归故里后,主持编纂具有44卷的《琼州府志》。这些著作今均保存在广东中山图书馆。 张岳崧手迹 此外,张岳崧还特别擅长书画,是清代知名的书画家,清人编的《国朝画征略》将他列为广东四大书法家之一。今定安县博物馆尚保存张岳崧的书法作品多幅,广东省档案馆仅保存其山水画作品一幅。 张岳崧书画 为了使自己的学识得到传播,激励有志之士,张岳崧曾在海南的琼台书院、雁峰书院,广州的越秀书院,肇庆的端溪书院讲学。 力主禁烟,情义相结林则徐 清朝道光年间,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有识之士力呼禁烟,张岳崧是其中一人,他曾为禁烟写了不少奏疏和文章,为林则徐后来在广东发动的大规模禁烟运动制造舆论。 道光十八年,张岳崧向皇帝上疏《议奏查禁鸦片章程》,提出了查禁鸦片的具体措施,主张对吸食和贩卖鸦片者处以重刑,严加海关管理,从严惩处跟外国人勾结私运鸦片者,对林则徐的禁烟主张给予支持。 村民练书法,高手在民间 张岳崧在为官期间,曾多次与林则徐共事或为前后任官: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张岳崧与林则徐同在翰林院任职,又先后任陕甘学政、四川正考官;道光十一年,张岳崧与林则徐同时担当江北赈灾事宜;道光十三年至十八年,张岳崧任湖北布政使和护理湖北巡抚时,林则徐则任湖广总督。后来,张岳崧的儿子张钟彦到广州读书,曾得到林则徐的指教和经济上的帮助,在广东考中了举人。 张家祠堂 志同道合,使张岳崧和林则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后人整理的《林则徐日记》中,曾多次提到两人交往的一些情况。林则徐在写给别人的书信中也多次提到张岳崧,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情谊。 张岳崧对林则徐也极其尊重,现在广东画院藏有张岳崧的数幅手迹,其中就有张岳崧抄录林则徐诗文的手稿。 道光十九年,张岳崧因母亲去世奔丧返琼,路经广州时住在越华书院,当时在广州主持禁烟大事的林则徐,在百忙之中曾到越华书院会见张岳崧,并委托张岳崧协助办理雷州、琼州的禁烟事务。此后,张岳崧一路上召集雷州、海南的乡绅组织收缴烟具,发放戒烟药丸。 民居古色古香 在家乡为母守丧期间,张岳崧不忘国家大事,为禁烟之事奔走于岛内各县,并多次给林则徐写信,汇报海南的禁烟情况,询问广州及各地的禁烟详情,忧国忧民的情怀尽现。但限于封建礼教,他必须在家守丧,虽然心忧国事,却不能奔赴广东亲身参与抗英战争,令他引为憾事。 村里的古榕树 回乡3年后,在对时局的忧愤中,道光二十二年即年,张岳崧70岁时因病去世,安葬在琼山甲子毛头村附近。可惜墓地在“四清”、“文革”时期遭受破坏,其石柱、石栏、石牛、石羊、翁仲都荡然无存。如今高林村村内的民居依旧时模式而建,修旧如旧,古朴自然。 村民的民居很古朴 还有在高林村里有两口古井,取名日井和月井,处于高处的日井是村民饮水井,在低处的月井用于洗衣等用途,可以说是分工明确。历经两百余年的古井至今还在使用,从未干枯过。[文字来自于三亚晨报、海南日报] 两百年未枯干的月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shengzx.com/hnys/15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开会睡觉,被撸官帽,原澄迈社保局这位副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