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绞面,让海南女人容光焕发的古老美容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之方,古已有之,“绞面”是古代女性的美容“秘籍”。绞面在海南话里叫“满面”,更加形象生动。意指绞面师用线在受众的整个脸上划动,把脸上的汗毛拔除干净。由于线的反复作用,促进脸部血液循环,从而起到美容的效果。绞面这一古老的美容文化除了海南以外,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同胞也有这一古老的美容文化,这种古老的美容术如今已并不多见。 绞面是一种美容文化,也是一种婚礼习俗,据《风土与生活》、《番俗六考》等书记载,绞面是民间美容术,广泛流传于中国许多地区。古时候,直至现代各种美容院出现之前,这是一种体面的美容方式,也是一种隆重的婚礼习俗。未婚女子在出嫁前必须要做绞面,女性头一次绞面叫作“开面”或“开脸”,在新娘出嫁前夕做的,每每要邀请多子多孙生活和美的老妇人操作,若老妇人不会,则做做样子,另请“绞面婆”用麻线将新娘额前、鬓角的汗毛拔掉,修出丰满圆润的额头,修出弯弯的月牙眉,意为让新娘别开生面,祝愿她婚姻幸福美满。 “绞面”的行头很简单,一条红头巾,一个缝纫用的线团,一支眉钳,一个石膏,几张小凳子,就是绞面师的全部行头。据了解,“绞面”之前要做足准备工夫,首先绞面师先用红头巾把客人的头发集中束缚好,不让头发披散下来,然后用眉钳修整额头和太阳穴下不平整的毛发,不一会,便修出个圆滑流畅的线条来。 接着在顾客脸上涂上粉(古法“绞面”讲究用牙灰涂面,牙灰是从稻草黑灰中取出的烧至雪白的灰烬,数量极少,民间视为天然美容品,如今是用美容粉代替),最后“绞面师“拿出一条麻线,挽成8字形的活套,右手拇指和食指撑着8字一端,左手扯着线的一头,口中咬着线的另一端,右手拇指一开一合,咬着线的口和左手配合右手,如此8字形套在脸上划动,客人闭着眼睛,很是享受的样子,直到汗毛被拔光,一张光洁的脸呈现出来。 绞完额头及脸颊,又为客人修理眉毛,绞眼部的时候要特别的小心,因为这里比较敏感会比较痛。整个过程来来回回绞需要三遍,大约一个钟头左右。开面师在脸上的划动既小心翼翼,又热情奔放,头一动一动的,很有节奏感。 据悉,绞面既是民间的一种古老美容术,也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过去没有美容院,也没有什么化妆品,经过口手相传,很多妇女、姑娘都会绞面,也喜欢绞面。每逢过年过节前,更是绞面的高峰期,此时,邻里之间,孩童之间热闹喜悦,这种观乐温馨的场景令人难于忘怀。 以前在上等家庭,妇女们一般每隔一两个月就要“绞面”一次,一般家庭的妇女至少在过年、清明、端午、中秋等大节前“绞面”。看来,在古代,“绞面”还是挺隆重的一件事,而在现代,它就成了一门街头手艺,而且正以其简易自然价廉、带动怀旧情绪的优势,渐受爱美一族青睐。难怪外国人在啧啧称奇之余,会将这项手艺视为另一种中国工夫。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美容院、化妆品、美容方法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不想用这种美容方法了,由于赚不到多少钱,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少,绞面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了,绞面的技艺也有失传的可能。 开脸的起源已无从追溯,资料显示,早期婚前开脸是让脸部光洁美丽,让新郎一见钟情,但或因为中国人的观念保守,不将这个目的说清楚,而将它假托于一则年代久远的传说。 传说是指隋炀帝经常微服出巡,暗中命令侍卫拦截迎亲轿子,强拐新娘,吓得百姓迎亲时不敢敲锣打鼓,一个聪明人要娶妻,女方坚持风光出嫁,聪明人便交待媒婆将新娘脸上汗毛尽除,略施脂粉,让新娘坐在朱红描金的艺阁上,迎亲队伍沿途敲锣打鼓,被侍卫拦截时,推说是迎神会,侍卫看到新娘脸若盈光,汗毛都看不见,以为是天仙而不敢冒犯,便顺利放行。 猜你喜欢: 1、《想做调声站下来》郭力经典儋州调声 2、《新调声情》郑彩虹最性感儋州调声 3、《北岸哥》郭力原创张彩虹演唱 4、《火水情歌》三方原创儋州客家话歌曲 5、《峨蔓之恋》陈占勇原创儋州话歌曲 6、《我在儋州你在哪里》郭力原创郑彩虹演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shengzx.com/hnys/14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7年海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
- 下一篇文章: 美呆了丨海南竟然有如此神秘的世外桃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