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日报报道。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参加“月映万泉 诗意中秋”文化沙龙活动的诗人作家采风合影。

活动地点琼海森林客栈万泉河店。

核心提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自唐代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千余年来,古今诗人频频写月亮入诗,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中秋节的种种习俗也滋养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当月亮遇上中秋节,双方的独特魅力便无以复加。9月10日至11日,当今年的中秋节来临之际,30多名海南诗人作家参加由海口日报社、琼海市作协和琼海森林客栈万泉河店联合举办的“月映万泉·诗意中秋”文化沙龙活动,在北仍村体验民俗,在潭门镇感受南海风情,在万泉河畔端茶品月饼的研讨会和举杯邀明月的沙龙晚会上,纷纷以诗人的眼光,从文学的角度畅谈中秋月的特点与亮点,民间所给它注入的诸多内涵,以及吟月庆中秋佳节对弘扬传统文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其中聚焦和用情最多的是“海南月”。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海上月更圆 海南月更亮

——海南诗人作家万泉河畔畅谈中秋月

海口日报记者 彭桐 文/图

A、大海之南月更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唐诗宋词中,被吟咏的对象有雪、柳、梅、江、河、湖等,但对月的吟咏频率最高。而有月的诗歌中,往往又跟大海联系在一起,有的虽没直接点到海,但其描写月亮的语境,也跟“海月”相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古代诗人为什么喜欢海上明月?没有人作过专门研究!”9月10日下午,在森林客栈万泉河店一楼本土文化元素丰富的茶艺室举行的“月映万泉·诗意中秋”文化沙龙研讨会上,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作家张浩文说,他认为月亮在唐诗宋词里总是与大海在一起,可能有两方面重要原因。一方面,海是坦荡无垠、一望无际,没有任何视线上的遮挡,大海是平的满月是圆的,就像天圆地方,把月与海放一起是有中国哲学观念在里面。另一方面,月亮圆时,尤其在中秋之夜象征着圆满,而海水是动荡不息的,两者放一起是动与静,就像一张一驰、否极泰来,也深含着中国哲学思维。

诗人作家在“诗意中秋”研讨会畅所欲言。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海南,在大海之南。海南岛,四面环海,水天相连。圆月与海南有何特别关系?在张浩文眼里,在海南看明月,从哲学角度讲,对人生所具有的深刻含义会有更深的理解。有句歇后语是,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看大海上升起的中秋圆月,会更觉得这玉轮比别处看到的更大,这玉盘会比别处所见的更光洁,“现在在内地一些大城市,由于环境等影响,难见明月,能看到星星已是新闻了!”

诗人作家在中秋诗会上激情朗诵诗作。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五指山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诗人曾晓华说,在“海南屋脊”五指山上能看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般的云海,也能看到水平如镜、一尘不染的大海,在城乡看了几十年的月亮,月还是那个“心中不变的月亮”,但总感觉海上的月亮最圆。文昌市作协副主席、散文家林虹感叹生活的变化,近几年不会天天守着门店卖月饼,“心中有明月”,快接近诗意的生活了,但她更感慨透过椰林看海上生明月,“那偌大玉镜光彩照人,如梦如幻般地绝妙”。万宁诗人、摄影家邱名广说,他拿着相机奔走在万宁、琼海他的企业有项目的两地,劳累之余,最开心舒畅的是在河畔海边拍摄夕阳、赏月亮,“海南是未被污染的净土,是诗人的幸福家园,在我们眼里,它处处有美景和诗情画意,不仅月亮比岛外的圆,也更为纯净明亮!”

文月诗友合影留念。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B、中秋虽淡诗意浓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有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有说中秋节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其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诗人作家在中秋诗会上激情朗诵诗作。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有关中秋节的古代诗词中,提及最多的还是月亮。从古诗和史籍中可知,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不仅有赏月,还有拜月和祭月,其他的传统活动有观潮、燃灯、猜谜、烧塔、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吃月饼等,极其丰富多彩。

参加文化沙龙活动的诗人作家在琼海采风中。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当下与古人相比,在这方面少了情趣!”海南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著名军旅作家梅国云说,如今过中秋,除了买月饼,就是送月饼,也很少吃,送来送去的。他小时候在家乡江苏,家家户户过中秋还敬月神,现在也没有了。据说韩国人“抢端午节”,还要“抢中秋节”,这对文化人来说真是悲哀之事。现在想象古人坐在月下,或三五好友或夫妻或情侣,或对月赋诗,或烧上斗香,还有儿童手提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那该是多么美妙场景。一些少数民族还举行“追月”、“行月”、“串月”和“跳月”等活动,更是精彩异常。梅国云说:“现在的文化人不做点事,真的对不起古人,对不起月亮,对不起当下社会。所以要多通过一些活动,挖掘中秋文化,不能让中秋节只停留在商业主导的月饼和送礼这种表面的联络情谊上!”

参加文化沙龙活动的诗人作家在琼海采风中。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月亮是指向诗意的生活!”海口市作协副主席、小说家叶海声说,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不说靠月亮,但月亮和诗歌很相似,表面上看一无是处,可又有那么多人吟唱它,它阴柔、洁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美好。记得小时候过中秋,在月光里追逐,就像浸泡在月色里,现在感觉月光稀落,缺少浸泡之乐,不知是月亮还是人的问题,“所以,我们这样坐下来谈诗论月很有意味,就这中秋节日的机会,学会面对世俗,也要有一种闲暇,找回单纯欣赏明月的心情!”

文友合影。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据史书载,海南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节日一到,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9月10日晚,在森林客栈万泉河店楼顶露天花园举行的“在诗歌的月光下_万泉河中秋诗会”上,著名作家、《椰城》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韩芍夷感叹地说,她家在文昌,一直工作在海口,近年来只是看到一些舞台上的应景表演,很少听到说哪有地道的节日聚会了,“像这样品着手工月饼,吟诗创作,简直是诗意生活的回归,虽然是提前过节,却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过得这么有意义的中秋!”

诗人作家在中秋诗会上激情朗诵诗作。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作家阿廖说,科技发展也揭示出月亮“丑陋”的一面,它除了促使地球上有了四季,温度适宜人类居住,还是地球上海啸、火山爆发的一个幕后推手,而且它只有冰冻水,又缺氧,还无光靠跟着太阳转“借光与反光”。但在诗会上,他不仅用笛子独奏“月光曲”,还朗诵即兴创作的“中秋月”七律诗作,“没办法,圆月就是美,它充满诱惑,让人憧憬!”崔湘青、黄鹤馨、麦碧等女作家也纷纷高歌诵诗,或即兴发表感言,有的还笑说,真想回到少女时代,并学古人在中秋之夜深情拜月,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醉中秋。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琼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与文史委员会主任、琼海市作协主席吴越组织一批当地文化人与来自海口等地的诗人作家交流,双方都慨叹中秋等传统文化节日的气息越来越淡了,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恒说“小时候那种真正吃月饼真心赏月的美好,留存在记忆里了”,琼海诗人吴达恩说“现代科技让人们成为‘低头族’,其实我们真的需要仰望星空,好在有这样的活动提醒:在中秋佳节一定要看自古以来都是诗性的月亮!”

诗人作家在中秋诗会上激情朗诵诗作。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C、中秋月辉映传统

   “正如月亮的引力让大地之水有了潮汐/中国人的内心和情感,也被月亮所牵引/我们把最美的传说和诗句,都献给了月亮/——这还不够,我们还要亲人团圆,为月亮过节……”一位当代诗人的诗句道出中秋月的秘密,似乎自古最圆之月就是为中秋这个团圆之节而来。古人为何频频写月?可用大文豪苏东坡的经典诗句解答,是因为思乡“但愿人长久”。另一种情况应是,如同李白《月下独酌》所表现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表达的怀旧。无论是哪种情怀,中秋月都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一个极为醒目的象征。

诗人作家在“诗意中秋”研讨会畅所欲言。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海南省诗歌学会副主席、著名诗人乐冰借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为题,写了长达多字的《中秋诗歌漫谈》,在“月映万泉 诗意中秋”的文化沙龙活动中激情展示。他说,无论是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还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张九龄的《望月怀古》,还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等等,无不说明,咏月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中秋之夜,也是亲人团圆之夜,诗人客居他乡,夜不能寐,遥望明月,赋诗寄情,油然而生!”

诗人作家在“诗意中秋”研讨会畅所欲言。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明月与中国有何关系?张浩文分析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不像西方普便有太阳崇拜,而是拜月为神。在《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中,是讲英雄后羿为救旱灾,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只留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其妻嫦娥为躲恶徒,吞下不死药飞天,但因牵挂丈夫便落在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仙。后羿因思念而在后花园遥祭爱妻,民间传开后,便有了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的中秋节拜月风俗。神话诞生后,月亮便被描述得非常之美,有琼楼玉宇,又放进去中国最早的美女嫦娥,于是在国人心目中,月亮被称作银色的广寒宫,不仅有纯洁无暇的美女,还把所有的美都寄托其中。又加上月有阴睛圆缺的变化,与时令上的四季更迭和人的生生不息等融合一起,世间便有了对月持久的崇拜,“结果是有没有受过教育、有无文化的,每个人一旦看到晶莹剔透的圆月,就有情感触动,这是中国文化一种原形的作用!也正因为月亮与中国文化关系密切,中国文人与月亮结下不解之缘,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静夜思。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在作家、教师苏贻看来,中秋节有强烈的民俗性、浪漫的抒情性、紧迫的时间感、温馨的骨肉情、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五大特点,所以中秋本身就是一个想象优美的神话,有逾千年的脉脉相传,可说是一段缕缕不断的眷念,一代代一茬茬浓情思念,在赏月、品月过程中一种独特韵味的超极展现,“当然,要体会节日背后的历史含义和文化底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是要将传统的文化元素、当代人的审美追求、诗人们眼中的月亮三者结合起来,以丰富我们的节日民俗事象,增强节日的吸引力、感染力。当月亮遇上诗人,中秋便更生动起来,当赏月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起来,也就美在中秋了!”

诗人作家踊跃发言,感受中秋习俗,弘扬传统文化。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海南森林客栈连锁创始人、海南本土文化推广者冯清雄说,他看到文化人身体力行感受中秋习俗,推广和弘扬传统文化,就感觉是“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为此次文化沙龙活动,他特地让人制作了海南琼海、万宁一带传承下来的地道文化大餐“公道”美食,他表示继续支持岛内开展的传统文化特色活动,以让更多人“看得见好山好水,也记得住乡愁”。海南诗社副社长、海口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冯椿,诗人王辉俊、陈波来、唐鸿南、陈道冠、陈瑞福、朱明亮等和资深媒体人杨亚辉、肖世民,也纷纷畅谈“中秋月寓意人生圆满”、“中秋月是亲情乡愁之源”、“中秋月是传统节日中的盛宴”,表示正处在思想丰盛的时代和青春韶华时期,如同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争取以月亮和诗歌的名义,多创名篇佳作,馈赠我们的节日!”

快乐活动,留下美好的记忆。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链接:

链接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月饼作为中秋节主要民俗事象,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飞天嫦娥。(图片来自网络)

  链接二: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的一颗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9万千米)。其自转周期约28天,公转周期约天,表面温度在至-摄氏度。月球的成因有分裂说、俘获说、同源说、碰撞说等,其年龄大约有46亿年,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乘宇宙飞船,成为最先登陆月球的人。自古以来,月亮有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轮、玉镜、玉钩、冰镜、嫦娥、玉羊、广寒宫等美称与雅号,还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等神话传说。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链接三:

 海南诗人作家“诗意中秋”采风中的原创诗歌:

1、中秋节·万泉河

   乐冰

尘世中,我是一个伤痕累累的人

沉浸在记忆中的一条河里

无论走得多远

那丝丝缕缕的牵挂

由一万条山泉汇集而成

我在时光的银碗里

捡拾往日的故事

河岸上飘来的花香

稀释了多少尘世的哀伤

我已经学会放弃

学会忘记心中的疤痕

为了不使快乐搁浅

我必须成为万泉河里的一尾鱼

诗人作家在“诗意中秋”研讨会畅所欲言。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2、月饼·月圆

韩芍夷

情缩的月饼

包裹着三百六十五日的思念

把圆月揽入心怀

阴缺的时长

酝香酿蜜

让月满的亮

盛着香甜的光

舌尖上的味蕾

对接着仰视的目光

把天上的月亮

采撷进千秋的诗文

祭月赏月拜月

缕缕深情丰满成团团的圆

诗人作家在中秋诗会上激情朗诵诗作。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3、七律.中秋聚万泉

     阿廖

  万泉吟诵品中秋,森林客栈群沙鸥。

  宇阔云开生花笔,情浓意爽弄扁舟。

  功名利禄总跌落,加减乘除怎祈求?

  霜露人寰无需叹,丹心随月泛九洲。

畅游万泉河。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4、月亮白胖,故乡飞翔

  崔湘青

无数只碧眼的黑猫聚拢成夜

无声爬过窗子,跳上屋顶

我诞下月亮

诞下迷雾与森林

敦厚如土地

秉性带着疏松肥沃的泥

飘雪的女子

北国纷飞

化作南海的白鸥

我怀抱月亮,慢慢复苏

似乎从未圆满过

寻找的姿态

故乡是祖母绿指环

遗失在远天,摇摇欲坠

静看万泉河,喜迎中秋节。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5、万泉月·乡愁情

苏贻

万泉河畔中秋月

写满了浓浓的乡愁

像诗人的思绪

把一季心事放任

也想随一朵闲云迎接九月

然后踏一地落叶看月亮

把乡愁直接写在纸上

诗忽地闪亮起来

字里行间有了温馨的感觉

于是,每一个中秋的夜晚

都变得好梦甜甜

在睡梦的褶皱里

滋养每一个诗人的乡愁

秋水之上

时光留在记忆的乡愁里

所有的风景都成为永恒

今夜抚摸家乡每一处月影

开心或者醉

在这个温情的季节里

诗人作家在中秋诗会上激情朗诵诗作。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6、万泉河畔醉中秋

  冯椿

一轮明月从河流的对岸

冉冉升起

李白举杯独饮

怎比得上文友们的携手共勉

今日又将圆月作为桌

围坐品尝思乡饼

畅谈人间的悲欢离合

有的人问嫦娥

寒宫的日子是否少了

凡界的热闹

有的人却指责吴刚

为何未将砍飞的桂屑

吟作成五言诗篇

玉兔将我迷惘的眼光

以及那几行青涩的文字和爱

裁剪作她自己的衣裳

和飘渺桂树上的彩带

诗人们饮茶已醉

五湖四海口音的朗诵

诗声袅袅

带着色彩飘向环宇

再聚拢成广寒宫的白云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7、一轮明月寄乡愁

佘正斌

今夜月圆,风不请自来

吹皱一湖涟漪

海天一色,树不动声色

那不是寻花问柳,却望眼欲穿

站在高高的楼盘上

背对着苍茫的大海,我一直向北望

向北望,再向北望

那是乡思,也是在叩拜

一个没落的村庄,一座耸立在内心

深处二十三年的孤坟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

今夜,山不言,海不语

徘徊在山与海之间,我默默承受着

乡思的煎熬

月光洒满我一身的清泪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8、中秋月

  彭桐

  从虚无到实有

  从残缺到丰盈

  远不止十五天的路程

  是千余年情感的打磨

  融入金木水火土的祝愿

  甚至精气血和泪的祈福

  才成就你的最圆与最亮

  走着走着就是异乡的人了

  并不奢想你成一个香饼

  让我和无数个欲望一起

  飞天去啃上一口

  只愿遥想故乡的瞬间

  正好有一缕你的清辉

  洒在都市的窗前

海口琼海两地文友合影。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9、别样中秋

 唐雄

中秋,团圆的日子

然而,却有一群人

从海口、文昌、万宁、五指山、琼中

汇聚琼海

与这里的文人骚客,一起

凭吊红色娘子军,体验北仍乡愁

看月映万泉,咏诗意中秋

他们,是作家、诗人

是时代的歌者

历史的记录人

更是,时代和历史的一部分

勇立潮头,俯首耕耘

是他们的风骨与精神

永不沉默,是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清清万泉河流淌的传说

刺激味蕾的加积鸭、鸡屎藤……

魅力四射的博鳌天堂小镇

南海风情的千年渔港潭门

七星伴月的弯弯月亮塔洋……

这许许多多无法抵挡的诱惑

给了他们,创作的源泉和力量

“森呼吸、慢生活”的森林城市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那令人流连忘返的乡土气息

“公道”勾起的岁月回忆

沁入骨髓的“海南味道”

斑斓光影律动的别样景致

羁绊了,他们的归期

中秋月圆,相思无限

思乡人,在天涯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10、万泉河啊明月光(打油诗)

  张浩文

万泉河啊

流淌的都是水

楼上的诗人啊,

一个个张着血盆大嘴。

天上的明月啊,

你究竟在哪里?

她已经化着圆圆的月饼

安慰了我们贪婪的胃!

月饼作为中秋节主要民俗事象,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11、这个中秋节,无月

   □曾晓华

  又是一个花好月圆的日子

  空气里弥漫着清香

  在海口这个繁华的都市

  从六楼的窗口望出去

  灯光闪烁。岁月无声

  想起家乡。想起很远很远的小山村

  在那块清贫的黄土地上

  有我的父老乡亲和童年的梦

  他们用汗水收割生活怀想希望……

  今夜。大雨滂沱

  这个中秋节,注定无月

  早已习惯了一个人的月圆月缺

  与爱情,与友情,与一切无关

  此时,眼里盈盈泪光

  看不清前方哪是家乡哪是归宿

  只流淌一种叫乡愁的淡淡思绪……

“公道”美食,地方特色文化大餐。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12、森林客栈“公道”饭

   王辉俊

一个饭团

嘉积鸭肉一碗

青菜自己挟

酸菜汤随意添

森林客栈

吃了一顿“公道”饭

忆起童年

三五哥俩

你家抓米几把

我家刷锅肉一片

他家菜地拔个萝卜

拿不出酱醋油盐的

爬树摘下一窝鸟蛋

地瓜叶茎

做成耳坠手链

山野炊烟袅袅

“公道”共度饥荒

客随主便

何必编排穷富贵贱

同是凡夫俗子

一样饭菜果腹

公道自在人心

方为太平人间

诗人作家在中秋诗会上激情朗诵诗作。

圆月当空照。(图片来自网络)

13、中秋月(散文诗)

唐鸿南(黎族)

所有的乡亲都赞叹,今晚的月最圆最满。

我的小小的村寨,兴高采烈的亮开了怀。

我的高山,大海,森林,江河,群鸟,土地……

这些至亲至爱的朋友,也带着清新的自然的祝福来了。

父亲回来了,姐姐回来了,弟妹回来了,所有亲人回来了。

我们在热情的山兰酒杯的碰撞中,流动着整个村寨沉醉的爱。

月光洁白,爱也洁白。

洁白的母亲,为什么没有回来?

圆月当空照,千里共婵娟。(图片来自网络)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最好
北京能治疗白癜风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shengzx.com/hnwh/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