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丨海口灵山这个地名,居然有这么诗意的
“灵山”,山清水秀,古木参天,山上原有灵山祠,香火鼎盛,因而得名。 明代,船过琼州海峡,人们从很远处便可看到山上林木蔽天;绿树丛中,灵山祠隐约可辨,钟鼓之声隐约可闻。此情此景使人倍感亲切,灵山因此成为琼北名胜。 今天的灵山已经不是海口的地标,但灵山祠前的古代碑匾,虽然已经字迹模糊,仍在见证着往日风烟。 正德《琼台志》记载:“灵山,俗名黑山,在县南一十五里那社都。乔木阴翳,卓有佳趣,自北渡海,至中洋即见。及抵其所,势不甚突兀,中有神祠。” 此外,《琼台志》还记:“灵山祠,在灵山,宋元旧祠‘灵山’‘香山’‘琼崖’‘通济’‘定边’‘班帅’六神。国朝洪武初(),知县李思迪重建。三年(),例勘该祀神祇,知府宋希颜以其能兴云雨,御灾患,奏入祀典,赐今封。岁以三月九日祭之。后推官郭西、镇抚陶贵、千户俞凯又捐俸宏建。祝有‘九重协梦,万里加封’之句。” 琼州府城东厢攀丹村进士、御史唐舟参加了当年的“灵山诗会”。图为“西洲书院”旧址里的唐舟画像。陈耿摄 “灵山”的传说和历史 从黑山到灵山,到建灵山祠,到“奏入祀典,赐今封”,这是一个传奇故事。 民间传说:原先黑山,山深林密,人迹罕至,盗匪盘踞,结营立寨,拦路抢劫,骚扰地方,为害乡里,令人畏惧。南陈(~)之际,冼夫人驻军海南,大军平乱,为民除害,进山剿匪,麾下有六壮士深入贼营,搏斗中不幸遇难。隋朝初年,黑山平靖,地方安定,人们认为是六壮士显灵,便修建“六神庙”祭祀,宋代扩建六神庙,改名“灵山祠”。 明朝初年,朱元璋诏布天下,归并寺庙,将无名寺庙尽行革除,琼州知府宋希颜据实上奏,得朝廷恩准,将六神庙列入祀典,还因此得到了皇上诰封赐号,分别封为“灵山”“香山”“琼崖”“通济”“定边”和“班帅”。传说,朱元璋废除野庙,“六神”曾经托梦于他,说朱明王朝进军琼崖,一路顺风,兵不血刃,乃六神助力。朱元璋半信半疑,正要令人暗地查访,恰好琼州知府奏疏呈上,御览之后“龙颜大悦”,于是泼墨挥毫“谕赐封号”。 因为灵山灵秀,神祠灵验,人口集聚,渐成乡镇,所在地便称为灵山镇。如今,灵山祠仍在,门口那副对联“六神褒封源流自宋,神通广大名传列朝”仍在述说历史传奇。 那一场风雅盛事 因为民间传说,因为灵山名胜,郡志记下了海南文学史上的“灵山诗会”。 明正统七年()五月,时任广东都指挥兼海南守备的王清,戎务之暇,邀府、县文武官员、地方乡绅,游览灵山。同行众人,走走停停,说说笑笑,登上山顶。举目四顾,群峰苍翠,林木森秀,江流环绕,波烟浩渺,诗朋酒侣,豪兴勃发,赋诗纪趣。 御史唐舟对王清说:“公文章政事表表,在人耳目非一日,敢求一题,纪之胜事。”王清略一沉吟,草成“烧香游神园,松风生微寒。高歌携金樽,颓然青云间”五言绝句,逐字裁开,游者分捡,依韵赋诗,结成《游灵山诗集》,留下了海南文学史上的韵事。 据《琼台志》记载,唐舟为此写了《游灵山诗序》。序云:广东连帅济宁王公总制海岛,号令成布,因神之灵,山之秀,会今大参苍梧龚公(箎)、盱江左公(瑺)、宪副贵溪王公(增祐)、钱堂童公(贞)、佥宪高唐穆公(铎)以及琼州知府程莹等,通共十九人。 诗会发起人王清,文武兼备,风流儒雅。《琼台志卷三十二》记“王清,广东都指挥,济宁人。正统壬戌,守备。善诗,与乡致仕御史唐舟诸公游灵山唱和,有集。”唐舟说:“诗成,以次编汇,不以穷达为先后。歌咏太平盛世,宣扬德化,士君子得优游之乐。” 政通人和,偃武修文,以诗会友,不问穷达,可见古人旷达。 唐舟居长,由他先拈,得“烧”字韵,展纸举笔,立成一诗。 路出城东十里迢, 深林青接野原烧。 一声啼鸟幽山趣, 几曲交花转径遥。 天閟景灵供胜地, 神孚帝梦祀皇朝。 元戎为爱多佳致, 杖履追随荷见招。 大参龚箎,拈得“香”字,就韵铺陈,顷刻之间,诗成七律。 灵山佳气郁苍苍, 此日登临野趣长。 石径苔荒穿树入, 林花风散隔帘香。 云开钟响兼泉响, 天外山光映水光。 分韵赋诗归去晚, 马摇金勒已斜阳。 御史邝杰,拈得“游”字,略一迟疑,七律已成,颇有韵致。 元戎小队出南州,驻节名山得胜游。 日转松阴连榻净, 雨余山色带烟浮。 看花听鸟临风久, 对酒吟诗意日留。 幸际太平无个事, 不妨行乐共悠悠。 优游青山绿水,徜徉茂林修竹,诗作依韵赋就,众人兴致极高。 接着,佥宪穆铎,拈得“神”字,诗兴大发,歌咏灵神。 山川钟灵孕灵神, 阆苑风光别有春。 风捲海涛天地阔, 云开岛屿画图新。 酒酣侧弁歌还舞, 诗妙惊人笑且嚬。 忘却月林归去晚, 烦襟一洗绝嚣尘。 少参王恺,拈“祠”字,环顾四野,灵山叠翠,佳作立成。 名山高处有神祠, 山秀钟灵景更奇。 涧小竹森流水细, 林幽风转落花迟。 林幽风转落花迟。 眼观宫阙五云近, 心动乡关万里思。 身在天涯同是客, 不妨游衍醉金卮。 轮到王清,拈得“松”字,稍作沉思,笔走龙蛇,旋即成章。 金鳌背上峙群峰, 中隐神祠紫翠重。 深径有风黄叶落, 闭门无锁白云村。 一声清啸猿归洞, 满院凉阴鹤在松。 今日来游穷胜揽, 纷纷冠盖喜相从。 从者称妙,妙句叠出,行云流水,山花盛开。按照顺序,丰城陈振、千户屠泰、宪副童贞、大参左瑺、维阳邵伟、宪副王增祐、连帅张玉、乡士王宏,各依韵字,逐一成诗。 轮到知府程莹,拈得“尊”字,看所载酒尊,志得而意满。诗曰: 迢迢一径入山门, 此日同游载酒尊。 纵览谩凭双眼力, 浮名应愧一乾坤。 久居僻郡叨天禄, 愿刻苍崖颂圣恩。 吹彻玉箫清兴发, 诗成不觉又黄昏。 尔后,乡士王懋、前庶吉士王槐、森使郭智、东鲁李芳、镇抚陶俊,均成诗作。 历史上的灵山祠,现已被改称六神庙。陈耿摄 海南“兰亭宴集” 一场诗会,乡贤先成,郡官随之,南腔北调,俯仰吟哦,盛况空前,其乐无穷。 王佐《琼台外纪》云:“都指挥王清游灵山有五言绝句,皆平声,分韵题有诗集。”王佐当时尚年少,云“佐童时略记得一二联警句。”后来,郡人继诗,相互唱酬,蔚然成风。 《外纪》载:“青”字韵中联云“一时宾从头皆黑,千载江山□尚青”,御史唐舟诗也。“携”字韵中联云“深院有人□犬也吠,空庭无主燕于飞”,举人丘濬诗也。今全本不可复得。据此,则上诗二十首,自余伯祖侍御以下十七首,系即席者,祠、携、青三韵,则同时郭、王、张三公追和者。王佐说:“余后郡中士大夫续和附集,珠玉尚多,惜皆遗亡矣!” 《琼台志》还记载宝安侍郎陈琏撰写的诗序。序曰:“古人宴集有诗者,记一时游览之胜,有如王右军之《兰亭》,裴均之《荆潭》。时从游者适皆文士,其诗与文传于今不泯,世人莫不宗之。陈琏说:“神祠地居高爽,南顾群山,苍翠可挹,北眺鲸波,浩漾无际。所历既高,所览益远。穷目力于霄汉,纳溟渤于胸次,发其豪宕雄逸之气。故诗思如泉。” 灵山诗会,“宫商相宣,珠璧交映,发灵山之胜,昭太平之盛。唐公(舟)辑成《游灵山庙诗集》,豪宕激越,宫商相宣,珠璧交辉,发灵山之胜,昭太平之盛,觞咏之乐,视右军《兰亭》,裴均《荆潭》,诚不相让。”侍郎陈琏对诗会赞赏有加,给予很高评价。 时隔多年之后,追述这场灵山诗会,回忆南北文化交融,诗文雅传至今。 政务之余,登临山水,极目骋怀,畅抒幽情,时人视之为海南“兰亭宴集”。 虽然,琼州不是会稽,灵山不是兰亭,不必攀比,但是灵山诗会不愧为琼州文学史上的盛会。古人慷慨,歌吟风雅,诚如海南“诗绝”王佐所说“童时略记一二警句”;尔后,海南“著绝”丘濬,因仰慕前贤,也依韵赋诗,由此足见,这场诗会的影响深远。 海南山川灵秀,诗家星斗丽天,诗成飞珠溅玉。南宋白玉蟾,“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天下”,清高绝俗,出类拔萃。有明一代,丘濬《题五指山》,点数中原,气魄宏大。及至后续者王佐,唐胄推崇其诗,称赞“其词之平易温雅,气之光明隽伟,当比拟古诸大家。” 有清一代,诗家叠出,《琼台耆旧诗集》36卷辑录清代海南名家诗作,洋洋大观。 诗词歌赋,素称雅事,也属难事。唯其如此,故海南文学史上的盛会,雅传至今。 原标题:灵山诗会:明代海南那一场风雅盛事 (编者注:本文原载于年1月9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见刊略有删减) 海南日报新媒体、海南日报海南周刊联合策划 特约撰稿:蒙乐生 值班主任:张杰 值班总监:袁锋 责任编辑:张琬茜 原标题:《慢读丨海口灵山这个地名,居然有这么诗意的渊源……》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shengzx.com/hnwh/78536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浪漫三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附旅行温馨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