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化瑰宝崖州民歌
鲁ho老乡们,欢迎来到海南老乡俱乐部! 崖州民歌是海南省汉族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流行在三亚、乐东黄流及古崖州属地。汉族客家方言咏唱、格律异常严谨且自成一体、蔚起于古崖州西六里乡间并向四周传播的一种汉语民谣。《崖州志》指出:崖语有六种。其中写到客语,与闽音相似,永宁里、临川里、保平里及西六里言之。与郡语同。这里所说的客语,就是用于咏唱崖州民歌的汉语方言。它属闽南语系;是福建移民在晚些时候才带来的,故沾了个客字。 在三亚“非遗”名录中,崖州民歌与黎族打柴舞共同代表了最高级别、最璀璨的民间文化艺术。崖州民歌或柔软细腻,或诙谐幽默,或通俗易懂,或高雅深沉,在俗雅共赏的人文音韵之中,听众可以聆听到饱满的情感。 悠悠千余年,在一代代崖州人的心口相传下,崖州民歌展现了历史的厚度,传递出了薪火相传的音乐情结。 民歌记忆 人出生不久后还不懂得言语,但是耳朵在聆听,简单的哼唱声,随意的口哨声,父母的摇篮曲就是最好的语言教育。而在崖州,父母唱给婴儿听的是古老的民歌,“摇侬瓜,摇侬快高快快大。摇侬快大早当家,耐苦做人免饿饭……”孩子们在摇篮中、在怀抱中,潜移默化地接收到了来自民歌的洗礼。 民歌生活 海南有“南歌北剧”的说法,南歌指的是琼南地区的崖州民歌,北剧指的是琼北地区的琼剧。琼剧的演绎需要舞台、化妆和一些程式化的东西,而崖州民歌不受舞台、地点、时间约束,随时随地就能张口歌唱。单调乏味的日子也因为生活化的崖州民歌变得富有情趣。 民歌保护 在以前,崖州民歌被认为是不入流、难登大雅之堂的一种口头形式,没有人去重视它的存在和它本身的文化价值,即使是天天歌唱的崖州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口头形式需要传承和保护。 艺术特色 崖州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歌词多为七言,从人文历史、风光景色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不涉及。已发现的叙事长诗不下百首,是崖州民歌中的瑰宝。崖州民歌曲调优美动听,有号子、叫卖调、拉大调、柔情调、嗟叹调、哼小调等。常见的曲目有《十送情郎》、《梁生歌》、《张生歌》、《孟丽君》、《驻春园》等。这种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至今的民间歌谣,是崖州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抒发感情、唱颂美好生活的民歌,是樵夫平民渔翁百姓之歌。 崖州民歌的内容一般有长篇叙事歌,生活长歌,短歌和对歌四大部分。长篇叙事歌(俗称歌封或大朝歌),这一题材的民歌每部都是一部叙事长诗;长歌(俗称歌牌),这类民歌的代表作有《贫家织女怨》、《十道情郎》等;短歌(俗称歌仔)以七言四句体为一首,短歌多为即兴吟唱歌,精品极多,传唱范围广,如《观音填海歌》;除此之外,还有对歌(俗称答歌),民间对歌艺人具有很强的口头即兴创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对歌内容随意,即兴唱答通宵达旦对唱不停,在民间文化中堪称一绝。 崖州民歌的唱腔有着固定的曲调,其唱腔大体上可分为5种,除了“摇篮调”,“大朝歌调”可用“崖州乡音”民乐曲作为伴奏音乐,“情歌调”是较为常用的唱腔,男女对歌一般用“长腔对唱调”,“特殊句型的唱调”则常用三七句唱腔和叠吟长句唱腔,三七句多用于离愁别绪的歌曲,叠吟长句常用于破解七言四体句的干涩,使得整个唱段充满评书说唱的韵味。 文化瑰宝 崖州民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以来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由于民间艺术根植的土壤就是广大群众,民间对民歌的改造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民间歌者借物咏怀,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全部注入歌曲之中,为民歌形式和内容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古老的崖州民歌,至今仍在传唱。没有任何花哨的修饰,民歌歌手将热情的曲调注入吟唱中,把对生活的热爱用质朴的语言淋漓畅快地一一释放。年5月20日,崖州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海南老乡俱乐部┝ 以乡音?聚乡情?爱乡土 无论您在那里无论您走多远、飞多高 只要你的根在海南 我们就真诚邀请您加入 海南老乡俱乐部(北京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shengzx.com/hnly/12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海南美食大盘点nbsp感受别样饮食文
- 下一篇文章: 9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