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据专家保守估计,我国实际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的姓氏大约有个。海南岛和大陆隔海相离,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移民岛”文化。除了最早的少数民族为原住居民外,海南汉族主要从福建迁移过来,目前统计到的个姓氏的名迁琼始祖中,有半数来自福建;此外,也有从山东、河南、山西、江西和广东迁琼者。在众多从大陆移民到海南岛的人中,海南十大姓氏又是哪些呢?今天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

王姓源流很复杂,是涵盖少数民族最多的姓氏之一。以各地家谱推算,源于“姬”姓的王氏占王姓人口的90%以上。

自东汉末期公元年,王琳公出仕来琼后至清代止,多年间有记载的过琼先祖共有位。在这些王氏渡琼始祖中,人丁最兴旺的是江苏人王居正,王居正是闻名天下的三槐王氏中颇有成就的人,曾任文华阁大学士兼枢密察,在朝中和岳父李纲与主战派岳飞,力争抗金护国,被奸臣秦桧诬告陷害,在奉旨南下途中客死海南,其大儿子王斗魁定居海南,一共育有九子,被后人尊称为“九子王”。“九子王”及其后代散落居住海南北部、西北部和东部地区,繁衍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40万人的海南首望之族。

王居正画像

黄姓是现今中国大陆第七大姓氏、台湾岛第三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黄姓人口在广东省最多,占全国黄姓人口总数约19%。根据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黄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自宋至清的多年的移民史中,黄姓大约有42支先后迁琼,逐渐繁衍成琼岛一大姓氏。黄姓渡琼始祖中最著名的是黄篪,黄篪生于宋徽宗时期,28岁时受朝廷宋高宗皇帝派遣海南任路经略按抚使,兼掌军事,旬宣文教。赴任后,他勤政为民,政绩显著,广受琼岛民众爱戴。31岁死于任上,其支系分布较广,史称“岸裔来琼,始于篪公”。

黄篪画像

郑姓,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得姓始祖。

历史上郑氏迁琼始祖约有16人,他们的后裔已达10万之众。最早落籍琼州的是南宋时期的郑志灏,据《郑氏族谱》记载,郑志灏原籍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坎头村,南宋庆元三年(年)登进士科,被授予“文林郎”,奉旨赴任广东琼州府昌化县,一连当了三任知县,历时达9年之久,期间为政清廉,两袖清风。郑志灏离任时,昌化百姓挥泪挽留,结伴远送。其爱民若子的政绩可见一斑。他的后代如今已有3万余人,分布在海口(原琼山)、澄迈、屯昌、琼中、文昌、定安、琼海、万宁和陵水等市县。

郑志灏画像

中国的古老姓氏之一,最早起源于邢,邢人为周公后裔,后来亡国于卫,子孙以国为氏。

据海南邢氏家谱考证,五季梁开平年间(-),邢氏先祖武经大夫在汴梁(今开封)任职并居住,历经余年繁衍,至北宋靖康之难后,于宋建炎年间(--),升授资政大夫的邢肇周(十二公)、纲使邢肇文(十三公),随族人星散迁居异地,兄弟俩开始南徙,途经杭州、潮州,旋即渡海来到海南,邢肇周居文昌东阁观霄村,弟邢肇文居文教水吼村,由此,邢肇周、邢肇文兄弟俩落籍海南,成为海南邢氏始祖。

海南在明代文化教育鼎盛,人才辈出。在明代举行的89科殿试中,海南进士及第者39科64人。其中就有被史称为海南一鼎三足之一邢宥。   邢宥,字克宽,号湄邱。文昌市文教镇水吼村人。明代政治家、学者。为官20余年,历任四川临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等职。   邢宥生于明代永乐十四年(年),小时候就聪敏异常,五岁读《三字经》,日记数十言;10岁作《勉学诗》,初露治国齐家之志。入乡校时,每次月试季考均名列前茅。十四岁补文昌弟子员,26岁乡试中举,正统十三年()年,登二甲进士第。

邢宥铜像

中国第一大姓氏,世界第一大姓氏,中国人口有0万,韩国朝鲜人口有万,全球人口总规模超过1.2亿人。

从唐代到清代,都有李氏先人先后移民海南。因此,海南李氏的来源是多源的。已知的入琼始祖就有四十八个左右,大部分都是宋代及其以后迁琼,来源于福建省,且基本上都是陇西郡李氏后裔,其中以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祥的后裔派系占多数。

李元祥相

韩姓是黄帝后裔,出自周王族支系的韩国王室,是晋国六卿之一。韩姓在全国分布极广,名人众多,如战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汉代军事家韩信,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大宋名相韩琦,抗金名将韩世忠,开国上将韩先楚等。

韩姓在海南是十大汉族大姓之一,而在文昌市更是排在各姓氏之首。海南韩氏迁琼始祖是韩显卿,原籍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是北宋名相韩琦第6世孙。韩显卿初任绍兴府会稽县尉,后升任廉州太守,从五品。金兵南侵,韩显卿举家迁居广东雷州,而后定居海南文昌锦山,成了海南岛韩氏开山之祖。在海南韩氏中,最著名的当属宋庆龄的父亲韩教准,韩教准过继给在美国的堂舅后,改名为宋耀如,逐渐发迹成为影响海内外的“宋氏家族”。

韩显卿画像

林姓,中国姓氏强排名16,南方排名第4。始祖一般被认为是商朝的亚相比干,现在有0多万人,南方居多,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

林姓在海南也是一大姓氏,早在9世纪末的晚唐时期,就开始有林姓先人来到海南岛。依据目前搜罗到的各种《林氏族谱》,可知历代渡琼定居的林姓先祖约20多人,其中唐代入琼的林裕和宋代迁琼的林暹,他们的后裔最多。林姓全岛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海口和文昌为主要聚居地。

林暹,南宋的安抚使,被派到琼做地方史官。年,林暹还朝复命,因政绩斐然,宋高宗下诏嘉奖了他,但让他“仍留是职”,回琼续任。于是,林暹返乡,带上妻子王氏和儿子洵武、洵仁,举家迁居琼山府城。而后林氏在海南繁荣昌盛至今。

林暹画像

吴姓,戴燕王国国姓,出自周王族吴国王室的支系,吴姓的渊源由四大支组成:姜姓、吴回氏族、姚姓和姬姓。其中姜姓吴氏的历史至少有年。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当代吴姓的人口多万。

在海南岛,吴姓是望族大姓,也是较早迁入海南的姓氏。吴氏渡琼始祖吴贤秀原籍福建莆田,是唐肃宗乾元二年进士,为官47年之久,历经唐玄宗、肃宗、代宗、顺宗四朝,官至户部尚书。唐顺宗永贞元年流放崖州,两年后在海南去世,葬于今演丰镇龙窝坡。其墓碑刻“唐进士户部尚书来琼始祖吴贤秀公墓”。吴贤秀的次子吴玟进士及第,官至户部郎中,定居崖州,是迁琼二世祖,长子和三子在中原为官,其后代一部分人在南宋后期又相继回迁海南。如今,吴氏子孙已遍布海南各市县,另外相当一部分人已迁往海外,足迹已遍布东南亚诸国和欧美,出类拔萃者众多。

吴贤秀画像

陈姓出自姚姓和妫姓,舜帝姚重华的后裔。舜,也称虞舜,姚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陈姓是以周朝时期的陈国为姓。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南陈后主陈叔宝的五世孙陈旺在江西九江建庄,创立“江州义门”。这一支陈氏由于萃族同炊,八代不分家,被称为“义门陈氏”。宋嘉祐七年(年),义门陈氏建庄合炊累计历时年,聚居15代,一家已达到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家庭,被称为“天下第一家”。陈氏家族曾因过于庞大,甚至给统治者带来危机感。文彦博、包拯等大臣建议“分析”(分家、分开)居住,将义门陈氏家产分为份,以义门陈氏第十五代为庄主,依派拈阄,迁往全国,故有“天下陈氏出江州”之说。

海南陈氏后代大多迁徙自义门陈氏。支系最旺的是明初到海南琼山就任琼州府学教授的陈敬忠,陈敬忠不久便带着次子返乡,留下长子陈思猷,并落籍琼山县的盐田村,繁衍生息,陈敬忠作为历史上海南陈氏的功勋先祖。

义门陈氏始祖画像

符姓,出自姬姓,起源于琅琊,始祖符雅公。符氏,根据《姓纂》所记载的:“鲁顷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琅邪”,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

符姓在北方是一个不常见的姓氏,但在海南,却是一个大姓。海南符氏是较早迁琼的姓氏之一,从唐末到元末,先后有5位渡琼始祖。唐末入琼安抚原住民的符元生、北宋渡琼的符盟、符有辰、符渚和元代渡琼的符大本。

琼州符氏的5位渡琼祖中,有4位源自同一先祖,中唐名将———符璘。符璘忠于唐朝,骁勇善战,多次平乱,被封为“义阳郡王”,其后代引以为荣,因此大都以“义阳”作为堂号,即使侨居异国,也仍沿用。

符确,海南第一个进士,海南三都镇湳源村人。是苏东坡的得意门生。符确考中进士后,官至承议郎,任广东韶州、化州二郡大守(知州)。他励精图治,"平居常以天下事自任",为政清廉,秉公办事,人民拥戴,政绩突出,名声显赫。后人把符确成为万户侯。

苏东坡得意学生

海南第一个进士符确画像

---End---

目前+人已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
大型白癜风公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shengzx.com/hnjji/15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