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自贸港建功新时代”

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三场)

“聚焦‘三区三链’谋发展高质量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

文昌国际航天城专场

(年6月28日)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廖宝祺: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奋进自贸港建功新时代”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十三场——文昌国际航天城专场。今天专场的主题是“聚焦‘三区三链’谋发展高质量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

党中央赋予了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的重要战略使命。年6月以来,文昌国际航天城加快推动发射区、旅游区、高新区“三区”联动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产业,努力建设目前我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着力打造开放型、国际化、创新融合的世界级航天城。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中共文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冲先生;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郭强先生;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副局长王广智先生;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副局长冉非先生;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首席专家高军先生。他们将向大家重点介绍文昌国际航天城两年来建设的工作亮点、成就和经验,以及未来发展的思路和规划,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有请刘冲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中共文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冲:

各位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向大家介绍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发展变化。首先,我代表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文昌国际航天城是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之一,航天产业也是海南自贸港“海陆空”三大未来产业之一。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勇于担当扛使命,只争朝夕抓落实,年6月成立以来,全力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目前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年文昌国际航天城企业营收约28亿元,税收收入5.45亿元,营收收入是年的15倍,税收收入是年的19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近19亿元,是年的3倍。年1-5月,园区企业营收19.97亿元,税收约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82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9倍、8倍、2倍。具体来讲,一是规划蓝图初步绘就。完成航天城概念性规划以及起步区控规、产业规划、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二是基础配套日趋完善。产业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入驻,“三横五纵”路网即将实现功能性通车,清华附中文昌学校已建成招生,医院医院,人才公寓与商业配套加快启动。三是已完成商业航天发射公司组建,即将开工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工位。四是一批产业项目和功能平台逐步落地。推动中科院空天院、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航天科技火箭院、航天科工华腾公司、中国星网、星际荣耀等航天企业签约入驻,为航天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文昌航天发射场时强调:“要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航天发射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我们深感振奋,备受鼓舞。在这里,我想用3个“三”来展望文昌国际航天城未来前景。第一个“三”是独具“三大优势”,第一个优势是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纬度低、落区安全、交通便利三个方面;第二个优势是商业航天产业政策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为海南制定了全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展促进政策;第三个优势是海南自贸港优势,“五个自由、一个安全有序”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第二个“三”是布局“三大片区”,文昌不仅有航天发射区,还布局了高新技术区和旅游区。第三个“三”是发展“三大产业”,就是火箭产业链、卫星产业链和数据产业链。我们将充分发挥三大优势,大力发展“三链”及“航天+”产业,推动“三区”同步协调发展,未来的文昌国际航天城将会成为国际一流、对外开放、融合创新的商业航天发展示范区。年,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明确了文昌国际航天城的战略定位,那就是“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依托文昌航天发射场,推动建设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未来五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将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发展融入海南自贸港重大战略之中,融入航天强国发展战略之中,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航天产业发展之路。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第一,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我们将积极推动与国防科工局、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星网、中科院等一批航天系统和中科院系统的十多个院所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实质性落地,比如我们将推动航天科技火箭院、航天科工华腾公司、中科院空天院遥感卫星数据中心、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太空实验室文昌基地、中国星网海南地面站和数据中心等项目今年开工建设。第二,打造商业航天圣地。我们已经组建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争取年上半年实现常态化商业发射。同时加快推进商业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年底投入使用、卫星总装测试厂房年底投入使用。第三,打造航天产业集聚地。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我们将充分发挥国内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和商业航天产业政策优势,围绕火箭、卫星、数据三条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争取一批重大商业项目落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旅游业方面,我们将加快谋划打造航天旅游超级IP——航天主题公园,力争今年动工建设;现代服务业方面,我们将积极推动以遥感卫星为主体的“通导遥一体化”综合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培育空间数据应用市场。第四,打造国际合作根据地。国家航天局已经在航天城挂牌设立“国家航天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海南数据与应用中心”“国家航天局卫星数据与应用国际合作中心”和“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数据与应用中心(中国)”。我们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大力推动宇航产品、卫星应用服务“走出去”,打造宇航产品和卫星应用服务的进出口基地。航天点亮梦想,梦想铸就未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用今天的点滴努力,书写明天航天的辉煌!

廖宝祺:

感谢刘冲先生的精彩发布。接下来,我们进入答记者问环节。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媒体机构。现在开始提问。请举手示意。

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文昌国际航天城在发展商业航天方面有什么优势?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如何推进商业航天项目落地?

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郭强:

文昌航天发射场作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础上,文昌国际航天城发展航天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政策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依托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推动建设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中,就优化海南商业航天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发展商业航天明确提出了九条支持政策。文昌国际航天城将建设中国官方支持的唯一商业发射场,商业航天项目在文昌国际航天城落地,享受的优惠政策和发射便利程度是其他国内发射场难以企及的。二是地理优势。海南纬度低、距赤道近、运载效率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15%,可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在海南发射安全性高,各级火箭落区均为海洋,无国土污染,射向不经过人口稠密地区,便于未来发展火箭回收产业;在海南发射的火箭射向范围广,可以发射多种不同轨道倾角的卫星,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三是交通优势。对比国内现有发射场,海南文昌发射场可以利用船舶运输大型运载火箭,尺寸不受限制。同时,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海南环岛高铁带来的交通便利和文昌优美的自然环境能为商业航天旅游产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具有广阔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前景。目前进展:一是商业航天发射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商业航天发射公司已完成组建,商业航天发射工位即将开工建设。二是航天装配及异地协同中心的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和卫星总装测试厂房已于年开工建设。三是火箭部件装配与测试中心、遥感卫星应用产业综合信息与服务平台和航天综合复用厂房等,年内将陆续开工建设。下一步工作:一是加快商业航天发射场发射工位建设,为商业航天项目提供良好的设施基础,争取实现年常态化商业发射。二是推动航天发射场扩大旅游开放,将商业发射区和旅游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完善航天旅游设施,打造世界一流的航天旅游基地。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刚才听到文昌国际航天城紧紧围绕“三链”等领域,推进航天商业项目落地,请问航天城的招商政策有哪些独特之处?招商工作成效如何?下一步如何开展招商工作?

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副局长王广智:

感谢您的提问。目前,文昌国际航天城正在重点围绕“三链”即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打造航天产业集群及“航天+”产业,相继发布了《关于鼓励航天航空产业聚集发展的扶持政策》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等招商引资政策,主要聚焦吸引三链的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拓展海南自贸港封关及智慧海南带来的应用场景,推动产业生态集群。目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院大所相继入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火箭链方面,目前已成功引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海南分院落户。作为火箭链的龙头引擎企业,航天科技一院将依托文昌航天发射场,投资建设多个公共服务平台,并吸引中下游产业聚集。此外,我们已与中国航天科技四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六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近期开展选址论证工作。二、在卫星链方面,我们以中国星网卫星需求为牵引,依托高频次商业发射场景,发挥卫星总装总测共享厂房的平台作用,建设西工大省级重点实验室,聚焦航天科技五院、中科院微小卫星所等龙头企业,打造卫星研发和国际应用高端产业集群。三、在数据链方面,我们已引进中国星网、中科院空天院、北斗通航大数据中心、航天驭星等头部企业。在今年4.24中国航天日开幕式上,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与文昌国际航天城宣布将共同建设“卫星数据与应用海南国际创新研究院”。同时,国家航天局“国家航天局卫星数据与应用国际合作中心”和“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数据与应用中心(中国)”也相继挂牌成立。我们将与省有关部门合作进一步拓展自贸港封关运作、国际海底光缆登陆地和智慧海南、社管平台运营等应用场景,打造自贸港特色的数据产业集群。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航天招商图谱中的“三链”,锁定航天领域产业链重点企业,并围绕军民融合、科教文旅和国际合作等领域,开展产业链招商。通过在航天产业聚集的重点城市设立中介代理网点,开展中介招商,拓展招商触达面。充分利用“文昌国际航天城”号长八遥二火箭一箭22星成功发射的契机,扩大国内外宣传,加快重点项目落地,打造航天集群产业链。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商业航天产业特别准入措施、海南自贸港政策等多重叠加效应,正在得到越来越多航天企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shengzx.com/hnwh/78536295.html